自2012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陸上映以來,國產電影圈就吹起一股青春片之風,以年輕人為故事主角、講述年輕人愛情、成長故事的青春片屢屢創下票房佳績,在去年國產片票房前十榜上拿下4席,年輕偶像、年輕導演開始嶄露頭角,就連老導演們也開始涉足青春題材,絕對不敢忽視年輕人市場。
但是,國產青春片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除了少數紅得發紫的幸運兒之外,跟風的“票房炮灰”更多;口碑差票房好也成了青春片的常態。
文/廣州日報記者 黃岸
票房有奇跡 但跟風成“炮灰”的更多
據統計,2014年中國內地電影總票房達到296億元人民幣。其中,在36部票房破億的國產影片中,以年輕人為主角或描寫年輕人成長、愛情故事的青春片對票房的貢獻不容小覷。其中,有兩部描述校園生活的青春片成績相當亮眼——《同桌的你》出人意料地拿到近4.6億元票房,《匆匆那年》更是在競爭激烈的賀歲檔中突出重圍,收獲近5.8億元票房,與主打年輕人市場的電影《后會無期》、《小時代3》一起打入2014年國產片票房排行榜前10位。
然而,除了這些少數紅得發紫的幸運兒之外,國內每年產出的青春片堪稱海量,更多的青春片因種種原因而被埋沒在了茫茫“影海”之中。也有不少青春電影遭遇“影院一日游”,甚至根本沒人知道它曾經上映過,最終只能淪為票房“炮灰”。
廣州金逸珠江院線經理謝世明認為,在跟風成性的電影圈出現這種現象很正常:“當年《瘋狂的石頭》火了之后,就出來一堆‘瘋狂’系列電影,《泰囧》之后一堆公路喜劇跟風,一旦看到一個成功案例,馬上就會出現很多跟風之作。但很多電影話題不足、明星不多,再加上本身質量也不行,很有可能票房不好。”
青春片大數據
誰在看青春片?
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觀影觀眾已經從2009年的25.7歲下降到21.4歲,90后觀眾正在成為中國電影觀眾主力軍。
誰在拍青春片?
與早些年只有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少數幾個導演才能堪稱大腕相比,年輕導演在近年迅速崛起, 在2014年,韓寒、郭敬明、郭帆、陳正道、肖央、田羽生六位80后導演擠入億元票房俱樂部,他們的電影無一例外講述的都是年輕人的故事。而最近上映的電影《諜·蓮花》及《青澀日記》更是讓90后導演躍上舞臺。而老導演們也不甘示弱,顧長衛以《微愛》首度嘗試現代都市青春題材,連張藝謀、徐克都曾表示,《歸來》、《智取威虎山》是拍給年輕人看的。
誰在演青春片?
有調查數據顯示,超過四成觀眾觀影前會關注演員的陣容。這也讓如今的電影越來越傾向于讓年輕演員擔綱。2014年,彭于晏、林更新、陳赫、楊子姍、楊冪、周冬雨、王珞丹、謝依霖等年輕演員都成了片方爭搶的香餑餑。而在2015年,可以預見還有更多新的年輕偶像走入大銀幕,鹿晗加盟的電影《重返20歲》上映10天票房破兩億元。即將上映的吳亦凡電影處子秀《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票房也被多方業內人士看好。
影片質量差票房好成常態
狗血的劇情、老套的故事、令人審美疲勞的老梗,或者徹底淪為粉絲電影,近幾年來雖然青春片屢創票房佳績,但遭到的觀眾詬病也不少。有網友戲稱:“所謂的國產青春片,無非就是一分手就下雨,一鬧別扭就墮胎,這根本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的青春,我們的青春沒有那么不堪!”雖然票房“錢景”相當走俏,但青春片的口碑卻一直存在爭議,除了被吐槽“不墮胎不青春”,也有不少影評人認為,與周邊國家相比,國產青春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泰國、韓國青春片的熱潮來得比我們更早,質量也更好。”
此外,口碑越差票房越好也成為國產青春片一大怪現象。去年票房最高的青春片《匆匆那年》在豆瓣網上評分僅有5.4,《小時代3》遭到網友瘋狂吐槽,票房照樣高居榜單前列。
業內意見: 青春片熱潮遠遠未退
青春片成了不少業內大公司的搖錢樹:博納影業2014年的單片冠軍為《后會無期》(6.2億元),樂視影業2014年的單片冠軍為《小時代3》(5.2億元),華誼影業去年的單片冠軍為《微愛》(2.8億元),三部都是青春片。雖然光線影業去年的單片冠軍為《爸爸去哪兒》,但《匆匆那年》和《同桌的你》兩部賣座青春片同樣為光線發行。在榜樣的鼓勵下,今年還將有大批青春片“襲來”。改編自暢銷小說的《左耳》、《何以笙簫默》,李玉導演新作重口味青春片《萬物生長》、由何炅執導的《梔子花開》都定檔今年上映。而在院線方面,同樣認為青春片未來將繼續形勢看漲,謝世明告訴記者,對于青春片接下來幾年的發展,他持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