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安兵基的導演作品略有所知,很容易被《筆仙2》的海報喚起2004年他那部同名韓片的記憶。相比起來,他上一部內地版《筆仙》把所謂”筆仙”的原教旨概念替換成了現代化的電腦,也并無任何觀眾熟悉的儀式化的恐怖元素,片名噱頭大于內容;但這集干脆直接把韓版海報照搬來略微修改,連”魔女嘉莉”式的復仇與罪惡主題也很相似-當然在內地審查的大環境里,它還是得在否認神怪的前提下找邏輯推理的新路,而且結果證明不善自圓其說依然是國產驚悚片永遠的軟肋,不管導演是中國人還是韓國人;但從上一集開始,安兵基已經按捺不住把超現實的力量悄悄塞進電影里,《筆仙》結尾那只從衣柜里伸出的手,是恐怖片最常用的開放式手法,但在內地它需要更大的爭取才被留在銀幕上,在《筆仙2》的結尾它表現得更大膽,也至少讓這部片子保持了安兵基的基本技術水準。
梅婷主演的《筆仙》是安兵基第一次在內地嘗試他擅長的恐怖題材,他拿手的是各種刺激感官的套路,橋段未免創新但糅合得很熟練,即使在無數同類電影里見過一個長發飄飄、抱著破洋娃娃的詭異女童,她踏著低音、積壓耳膜的音樂悄然飄到跟前,你還是驚出一背汗。《筆仙2》只是把他的幾道老把式再編排、包裝一遍,密室驚魂換成了”高校怪談”,韓版《筆仙》里女主角遭到村民和同齡人排擠的情節也嫁接到故事的背景里,”筆仙”雖然有了具體的情節體現,但比起韓版只是一個并不關鍵、甚至并不可怕的過場-因為這場儀式的原因和結果在之前已經通過”娜娜”對”小艾”的嫉恨說明白了,恐怖的源頭與空白是”小艾”死亡之謎,安兵基說過這次劇本更圓滿,也許是指這次他們制造的連環死亡更確切,也更有條理。
如果只看結果,每個角色被殺害的動機也說得通,一個人因為冷酷和貪婪引發的惡意也不是蹩腳的解釋,但揭秘的過程仍然勉強,其中一道敗筆得怪在角色本身,無論是因為腿斷了進不了國家隊的”宏瑞”,還是陳冠希上身的”楊崢”,貼了一臉社會化標簽,但彼此互動極其生硬,觀眾對他們的命運只能靠臺詞來了解,如果不是每個人死狀慘烈,憑電影的敘事手段很難激起對這故事來龍去脈的關心。也許現在指望內地驚悚片把狗血灑出《第六感》的高度很不現實,《筆仙2》在劇情的復雜性上小嘗試了一把,更大的貢獻是把恐怖片最核心的價值從頭留到最后,只要把期待調到”嚇人”這最單純的需求,它仍是國內同類作品的典范。(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