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朵定義“未來民族” 陳偉倫任音樂總監
2018年11月6日,民族流行音樂公司“生養之地”正式推出旗下首個子廠牌“未來民族”(FUTURE ETHNIC)。“生養之地”是由流行音樂人、非遺傳承人阿朵于2016年底創立,目標是以民族文化和流行文化結合構建新的美學體系,匯集諸多非遺傳承人的音樂作品將在“未來民族”廠牌以合輯的形式陸續發布。同時,曾為多位一線藝人擔任制作人的著名音樂人陳偉倫正式加盟“生養之地”,擔任音樂總監。
“生養之地”正式推出首個子廠牌“未來民族”
“生養之地”首張音樂作品“阿朵《死里復活》秀錄音室版原聲專輯”獲得了第二屆CMA唱工委音樂獎“最佳民族/民間演唱專輯”大獎,阿朵以苗鼓傳承人身份完成了從流行歌手到民族音樂人和公司運營者的順利轉型。時至今日,“生養之地”儼然成為內地民族流行音樂、世界音樂重要的新生力量。
阿朵敏感地從少數民族原始藝術中尋求創作基點,對新民族音樂發展趨勢、少數民族音樂傳承重塑進行反復思考論證,而“未來民族”廠牌的建立正是她的階段性成果。
“未來民族”將成體系 超越地域、年齡等限制
“未來民族”承載著阿朵對音樂語言探索的使命,而于市場則很可能意味著華語樂壇一系列新的音樂形式的出現。在她看來,口碑爆棚的《死里復活》秀錄音室版原聲專輯也只是“未來民族”的一個引子,阿朵坦言:“我們想要借助本地文化和流行元素,建立一個未來民族美學體系,這個體系涵蓋音樂體系、視覺體系、表演體系,關乎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此也將超越性別、地域、年齡等現實局限。聽音樂不只是音樂,還有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我們的目標受眾有自覺自省意識,愿意去發現世界和自己的另外一面。他們不光對未來世界有好奇,對30年以后的自己也有好奇。而我們要建立的正是一個未來民族美學體系,以及和它一體的價值觀體系。”
其實,阿朵轉向民族流行音樂、世界音樂并不偶然。大概2010年前后,阿朵就開始了思考,她感嘆道:“我的生活不應該是一場接著一場的演出而已。我還有更多思考,我們的音樂難道只能跟隨歐美、日韓?什么才是生活在我們這片土地的音樂語言,什么才是我們這代人的音樂語言?”
民族文化是我們自信、篤定的資本
半個多世紀以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不同區域、民族文化的交融,民族流行音樂(Ethno Pop)和世界音樂(World Music)在各地、尤其是亞非、拉丁等地區蔚然成風,不只為流行音樂提供了更豐富的內容,也為本地區、本民族的樂迷,提供了從音樂語言確立身份、尋求文化認同、探索文化邊界的可能性。民族流行音樂廠牌、世界音樂廠牌的發展也讓人看到了這種文化融合產品在商業市場的潛力。
流行音樂人轉做世界音樂廠牌的故事,很多人會聯想到入駐搖滾名人堂的前Genesis主唱Peter Gabriel,他和一手創辦的Real World廠牌以其杰出的音樂品質和運作成為享譽全球的世界音樂廠牌。但在華語音樂版圖中,一直缺少具備國際影響力的本土世界音樂廠牌,“未來民族”廠牌正是在原創音樂迎來資本和內容空前活躍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畢竟,不只關乎商業價值,這批帶有明確價值觀的音樂作品還具備成為當代中國文化篤定自信樣本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