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3.0時代,制造業出海的模式正在被顛覆。傳統外貿企業獲客依賴“企業主動找客戶”的模式,通過國際展會、海外搜索引擎優化、外貿B2B平臺等方式,成本高、周期長且精準度低。如今,越來越多的長三角制造企業玩起了海外社交媒體,直接觸達消費者,開創“客戶主動找上門”的全新獲客邏輯。
6條幾十秒的產品應用視頻,在海外社交平臺迅速收獲超6000個“紅心”和1800多名粉絲,其中一條短視頻,瀏覽量突破了23萬,后臺還有來自尼日利亞、喀麥隆、俄羅斯等國家的客戶詢問,聯系方式留了100多個。上海廣付彩鋼結構負責人李小虎本以為出海要跨過重重阻礙,沒想到在專業機構的幫助下,一次低成本的嘗試讓他打開了新天地。
有了社交平臺的東風,長三角制造業企業出海有了哪些新變化、新機遇?近日,《工人日報 》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線上突圍
地處浙江嘉興的一家鋼鐵企業,在老一輩的操持下,已在薄鋼研發、金屬結構制造及彩鋼板、卷板、鍍鋅板、冷軋板等領域有所積淀,在行業內嶄露頭角。可在更大的市場范圍內,仍知曉者寥寥。去年,年輕二代嘗試接班,很快就發現了問題所在,“傳統線下獲客渠道單一、客戶覆蓋范圍有限,這些是我們長期面臨的瓶頸”。
破局的方法來自社交媒體的嘗試,企業布局國內社交平臺與海外TikTok等平臺,通過差異化定位與運營策略打開局面。“在海外,我們主打源頭工廠與產品創新,基于海外用戶的關注特性,將薄鋼產品應用以場景化、案例化方式呈現。”該企業負責人黃先生表示,“我們管這個叫‘線上突圍’,通過專業內容輸出和工廠實力展示贏得海外客戶信任。”
精細化運營、打造人設的理念也在社交媒體運營中逐漸融入企業的思維之中。在國內模式跑通后,江蘇無錫的漢鼎不銹鋼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同步啟動海外社交媒體運營,依托成熟經驗快速切入國際市場。
該企業負責人潘誠介紹,他們對內容進行了本地化適配:將國內爆款內容轉化為多語言版本,針對東南亞市場突出“高性價比不銹鋼建材解決方案”,著重宣傳專業能力匹配國際客戶興趣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實現 “全球搶訂單”
“路投社出海”負責人劉練表示,傳統制造業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面臨獲客渠道狹窄的難題,傳統外貿依賴國際展會、B2B平臺等主動開發模式,成本高、效率低。
如今,短視頻+海外社媒營銷依托 TikTok、YouTube等平臺的精準算法,可實現“客戶主動找上門”的高效獲客。劉練補充說:“最打動企業的一點在于,前端獲客效率高,而后端接單流程、外貿結算等核心環節與傳統外貿一致,成為企業出海重要的新選擇。”
把生意做到社交媒體上,不少企業實現了“全球搶訂單”,開辟出了第二增長曲線。黃先生表示,該企業出海時間不長,但2024年至今,國內外線上累計新增訂單超9000萬元,其中國外訂單量更是增長勢頭迅猛。
漢鼎不銹鋼公司同樣嘗到了甜頭,目前已收到來自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的80余條詢盤,其中3家企業完成樣品測試,正在洽談年度采購協議。
在海內外競爭激烈的雨棚行業,上海廣付彩鋼結構集團有限公司也依靠海外社交媒體實現突圍。截至目前,該公司的雨棚已獲得超150家客戶的詢盤,意向訂單金額近100萬美元。來自尼日利亞、喀麥隆、俄羅斯、中東、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紛紛表達了合作意向。
“通過制作優質、有針對性的內容,讓企業有了突破地域限制,快速觸達海量潛在B端客戶的機會,從而有希望實現業務的新增長。”李小虎說。
經驗不能只是簡單復制
今年4月,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部門印發《上海市推動工業品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立足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產業發展生態,聚焦重點產業及細分領域,到2027年,培育一批具備全球布局能力、成長性較強的工業品跨境電商重點企業。
對于已經出海的企業,他們的經驗對后來者都尤為寶貴。“相較傳統國內外展會、海外代理招商等高昂營銷方式,通過發力社交媒體,可以大幅降低營銷成本,精準觸達國內外兩端市場,拓寬銷售半徑,實現全球客戶資源整合。”黃先生表示。
大宗商品往往被認為是最難被搬上互聯網的,“漢鼎不銹鋼有限公司的轉型實踐,印證了傳統工業品企業通過‘內容專業化+運營精細化’ 實現線上增長的可行性。”潘誠還特別提到,如果對直接切入海外市場沒有信心,可參考其“先國內后海外”的梯度拓展模式,探索嘗試大宗商品企業的全球化布局。
上海廣付彩鋼結構集團公司選擇了一站式托管解決方案,視頻拍攝剪輯、后臺運維管理都不用操心,訂單敲定后只要負責生產。李小虎認為,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采取因地制宜的營銷策略: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了解目標客戶群體的需求特點、文化背景和市場趨勢,制定營銷策略,通過內容本地化適配以及精準廣告投放,打開市場大門。企業在進行市場拓展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差異,做到 “入鄉隨俗”,才能提高營銷效果和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