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港股通標的名單定期調整生效,調整結果分別有20入和20出。市場目光往往聚焦新調入的標的,卻容易忽略一個事實:調出并不等同于企業基本面走弱,相反,它有時會帶來難得的“價值錯位”,為投資者提供低位布局優質資產的時間窗口。
十月稻田(9676.HK)正是這樣一個值得關注的例子。盡管暫時離開港股通名單,十月稻田卻正以清晰的戰略、扎實的業績和強勁的成長動能,展現出被市場低估的品牌價值與增長潛力。
暫時調出港股通,企業長期價值不改
中信建投發研報指,本次十月稻田被調出港股通,直接原因是其上半年H股流通比例較低,僅占總股本的40%,導致流通市值未達到恒生指數成分股篩選的臨時性要求,而公司總市值實際已符合港股通門檻。
根據十月稻田之前公告,公司646333720股非上市股份轉換為 H股股份已于2025年7月14日完成,且該等轉換 H股于2025年7月15日上午九點整起開始在聯交所上市。公司當前已通過所有股份在港股全流通申請,7月15日起以總市值參與恒生指數成分股評選。
該行指出,十月稻田進入新一輪成長期,且發展路徑清晰,公司品牌力具備溢價,并非傳統基礎農產品公司,作為家庭食品創新標桿,集團價值可望逐步被市場認可,預計2026年將重回港股通,同時維持“買入”評級。
業績持續高增長,盈利質量顯著提升
企業的真實價值最終仍需靠業績表現說話。從十月稻田發布的2025年中期業績可見,集團實現營收與凈利潤雙雙增長,展現出強勁的獲利能力和基本面韌性,帶動股價績后大升10%,而今年股價表現亮麗,年初至今累升逾30%,市值亦逼近百億大關。
十月稻田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總收入為30.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約16.9%,毛利按年大增50.1%至6.7億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7.0%增加至現在的21.8%,顯示出十月稻田優異的成本控制和產品結構優化成效。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盈利能力的躍升:經調整凈利潤同比飆升97.7%,達到2.9億元,凈利潤率從5.7%提升至9.6%。這意味著公司不僅在規模上保持增長,更在經營質量上實現跨越,逐步邁向“利潤釋放”的新階段。
戰略升級,家庭食品創新品牌的多維布局
近年來,中國消費市場呈現出健康化、國貨化等新趨勢。食品行業尤為明顯,消費者從“吃好”轉向“吃健康”,更關注營養均衡、低脂和高纖維食品,同時追求便捷與品牌保障。
業績報告顯示,2025上半年十月稻田大米產品收入20.66億元,同比增長21%,玉米產品則以營收4.33億元成為第二大品類。十月稻田在鞏固大米基本盤的同時同步推動品類創新,逐步拓展玉米、雜糧、干貨等品類,并進一步開發出黃油手抓餅、玉米漿包、沙拉汁、歐芹大蒜鹽等便捷家庭食品。至今,已成功構建起覆蓋“主食+休食+調味”三大板塊的多元化產品矩陣,滿足更多家庭的多樣化需求。
為持續提升產品對消費者的觸達效率與覆蓋頻率,十月稻田積極推動渠道建設與升級。報告期內,在線渠道實現收入18.37億元,同比增長3.4%;商超渠道收入達4.96億元,同比增幅為26.0%。十月稻田依托全渠道融合戰略,不斷拓展線上線下協同的銷售網絡,確保產品在消費者生活中的高可見性與易得性。另外,為響應“一人食”消費趨勢,還前瞻性地布局小象超市、樸樸超市等即時零售平臺,搶占快速增長的萬億規模即時消費市場。
在品牌力的打造上,十月稻田圍繞“家庭食品創新品牌”的新定位,推進了一系列面向年輕群體的全域營銷活動。包括打造“雙創始人”IP形象,開展與熱門IP《新白娘子傳奇》《貓咪和湯》的跨界聯名合作,以及贊助馬拉松賽事等多項舉措。通過強共鳴的品牌營銷,有效切入Z世代的核心消費場景,與其建立“情感溝通”,增強品牌情感認同與用戶忠誠度。
作為家庭食品創新品牌,十月稻田密切關注市場和消費者需求變化,持續用安全、健康、便捷的產品滿足用戶新食代需求。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市場地位認證,十月稻田已獲得“連續六年東北大米中國銷量領先”及“連續兩年玉米品類中國銷量領先”的認可。
資本市場短期是一臺投票機,長期卻是一臺稱重機。港股通調整難免帶來短期流動性波動,卻未改變十月稻田穩健的基本面和明確的成長趨勢。隨著H股全流通落地、產品矩陣持續豐富、渠道縱深拓展以及品牌影響力提升,公司有望在2026年重返港股通,迎來更廣泛的市場關注和流動性支持,其價值終將在時間中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