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9日電 據媒體報道,近日,消費者李先生在天貓平臺購買了一口宣稱采用“316不銹鋼”材質的鍋具。然而,到貨后卻發現,僅有鍋蓋螺絲為316材質,鍋體實際上是304材質。面對消費者的質疑,平臺客服竟回應稱“一般而言是正確的,因為商品包含該款材質”。
此類回應并非個別現象。在另一起山羊皮鑰匙套投訴事件中,平臺以“產品中含有山羊皮”為由,同樣拒絕了消費者退款訴求。
這類說辭背后,暴露出部分電商平臺對商家虛假宣傳行為的縱容態度。倘若僅因商品某個微小部件符合宣傳材質,便能夠掩蓋主體材質的偷梁換柱,那么“掛羊頭賣狗肉”將成為商家慣用手段:宣傳純銀筷子只需含有一絲銀,標注山羊皮只需摻入一縷毛?
這顯然與消費者對商品整體品質的預期相悖。
實際上,平臺并非缺乏監管能力,而是是否愿意實施嚴格監管的問題。商家虛假宣傳現象頻發,根源在于違規成本過低而收益較高,平臺往往傾向于平息事端,甚至默許縱容,而非進行徹查嚴懲。長此以往,這不僅會損害消費者權益,更會對平臺的公信力造成反噬。
平臺需即刻完善規則,明確禁止以局部材質冒充整體進行宣傳的行為,建立快速響應機制與嚴厲的懲戒措施,同時加強對商品材質標注的審核與抽檢。唯有使不誠信的商家無處遁形,讓漠視責任的人付出代價,才能重塑健康、誠信的電商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