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9日電 (記者 劉亮)9月8日至9日,第十一屆中國公平競爭政策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辦。針對數字經濟、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業內人士在論壇上“把脈”反壟斷新動向,呼吁鼓勵創新,也強調要注重維護公平競爭。
當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深刻重塑了全球經濟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執法一司司長范磊強調,這樣的創新具有顛覆性強、迭代迅速、跨域融合等新特征,也使其被廣泛納入全球主要反壟斷執法機構的監管視線。
以歐美人工智能領域為例,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陳家春指出,大量技術資源正加速匯聚到大型科技企業與頭部創業公司。同時,企業為獲取技術、人才或進入新賽道而進行的戰略性并購逐漸增多,科技巨頭“挖人”的行為也愈發頻繁。長期看,這或使中小企業面臨更艱難的市場競爭環境。
新能源領域也有發展“痛點”。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電池、光伏行業快速發展,但也面臨技術迭代加速和“內卷式”競爭等挑戰,回歸良性競爭、優化市場競爭生態已成為業內普遍期待。
面對新興領域崛起,業內人士強調,要準確把握保護創新和維護公平競爭的平衡,保障競爭與創新的良性互動。
“促進創新發展,不是不管就能創新。”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院長時建中指出,公平競爭環境不是市場自身能夠帶來的,而是一種公共產品。這種公共產品只有政府能提供。因此,反壟斷執法與創新發展之間有一定沖突,但必須要互動起來,并且要成為可兼得的目標。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彭文皓建議,一方面,要與時俱進開展監管執法。針對不同領域的競爭特點,反壟斷監管應跳出“一刀切”的模式,積極探索常態化、精準化、梯次化手段。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過度干預影響創新。監管并非抑制發展,而是通過劃定競爭紅線,讓公平競爭成為各領域企業的創新支撐。
近年來,全球地緣政治競爭愈演愈烈,科技創新愈發重要,通信工業身處大國競爭的前沿領域。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艷輝指出,在此背景下,加強反壟斷執法可遏制部分行業“贏家通吃”,激發市場活力,更為本土中小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然而,加強反壟斷執法并非易事。放眼全球,反壟斷執法都極具挑戰,特別是在通信等科技領域。王艷輝指出,在涉及復雜技術的市場中執法,不僅需精通適用的法律,還需對技術和行業本身有深入了解。現代反競爭行為通常是隱蔽的,收集證據證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價格操縱等反競爭行為存在一定難度。
在王艷輝看來,相比龐大的市場,反壟斷部門的資源始終有限。因此,反壟斷執法需要來自行業的專業支持,特別是需要有資源、有專業能力的協會支持。
針對反壟斷執法出現的新趨勢,中國市場監管部門在論壇上透露未來反壟斷監管動向。
范磊稱,將把鼓勵創新融入未來五年反壟斷監管工作的重點目標和任務舉措。同時,將密切關注半導體、工業軟件、平臺經濟等科技前沿領域競爭狀況,加強數字技術在反壟斷執法中的應用,著力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抑制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為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營造良好公平競爭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