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5月5日電 (記者 張芹)記者5日從武漢市政府部門獲悉,經該市數字經濟發展委員會審議通過,《武漢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2-2026年)》正式“出爐”,《規劃》提出力爭到2035年,建成國內重要的數字經濟技術策源地、數字產業集聚地,建成數字經濟一線城市。
據介紹,《武漢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2-2026年)》從基礎設施、數字產業、數字融合、數字治理、數據資源等5個方面部署了重點任務:完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包括提升骨干網服務能力、加快高質量5G網絡建設、推動千兆光網規模部署、推進物聯網和IPv6規模應用、統籌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強化數字產業發展長板。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及特色優勢產業;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統籌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改造、建筑業數字化賦能、服務業數字化提升、農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優化社會治理數字化。不斷增強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和提升社會服務數字化水平;探索數據價值化實現路徑。擴大數據供給來源、深化數據開放共享、健全數據要素流通交易體系。
圖為,博格華納工廠的智能產線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供圖《規劃》提出到2026年武漢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4%。數字新基建方面,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33個,500Mbps及以上用戶占比達到90%,數據中心算力規模超過1500PFLops。數字產業化方面,規劃軟件產業規模達到4500億元,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達到5500億元。產業數字化方面,提出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達到55%,線上經濟交易額達到30000億元。數字化治理方面,提出公共信息資源社會開放率達到90%,城市事件聯動指揮及處置覆蓋率達到90%,城市管理事項及指標數據匯聚率達到90%,智慧城市典型應用場景達到100個。根據武漢市數字經濟發展實際,《規劃》還提出數字核心技術攻關、數字應用場景開放、數字安全防護構筑、數字創新人才培養、數字區域特色發展五大工程。
為進一步強化數字經濟領域政策激勵,形成系統的數字經濟政策體系,該市同步推出《武漢市支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涉及夯實數字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數字產業化升級、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強化數字經濟要素支撐等五大方面,共計23條具體政策保障措施,進而為全面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圖為,長飛制造的光纖預制棒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供圖針對武漢市數字經濟公共服務平臺不夠完善、軟件產業發展不夠充分、數字經濟集聚區建設亟需加快等短板弱項,《政策》提出了加快數字經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舉辦數字經濟領域重要活動、支持軟件企業發展、培育數字經濟園區等激勵措施。具體支持政策包括,鼓勵舉辦各類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國際國內有影響的重要活動或創新大賽;對經市級以上主管部門認定的數字經濟基礎環節和前沿領域公共服務平臺、開源平臺或社區,按照軟硬件投資額的30%給予最高500萬元一次性補助,積極支持國家級的數字經濟平臺項目在漢落地;支持軟件企業發展,對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的研發投入補助、成長性獎勵;開展數字經濟園區星級評定,對星級園區和獲評中國軟件名園的園區給予獎勵等。
同時,《政策》提出了深化“雙千兆”城市建設、保障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空間、支持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降低數字基礎設施運營成本等措施。其中,在支持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方面提出了多項有力度的支持政策,如:擇優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第三方工業互聯網安全服務機構分別給予200萬元、200萬元和不超過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國家“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給予500萬元一次性獎勵等。
此外,在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方面,《政策》也提出支持建立共享責任清單及跨區域共享機制,推動建立數字資產評估交易中心,加快數據利用規范化和數據采集標準化等舉措,并從加強數字經濟基金引導、加大數字經濟人才支持、加強數字經濟供需對接等方面強化數字經濟要素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