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外貿增速降溫 未來走勢會如何?
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 (記者 李曉喻)4月中國外貿陡然降溫,出口增速與3月相比出現10%以上降幅。此間分析人士認為,疫情導致的外貿增速下滑或將持續一段時間,不過全年進出口規模仍有望保持穩定。
中國海關總署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僅增長0.1%,增速比3月大幅回落5.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9%,增速遠低于3月的12.9%;進口下降2%,降幅比3月擴大0.3個百分點。
受4月進出口增速大幅放緩拖累,1-4月中國外貿同比增長7.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8個百分點。
華興資本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表示,美國與歐元區4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分別回升至59.2%與55.5%,均高于榮枯線50%,說明外需復蘇整體穩健。中國外貿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主要源于4月疫情反復帶來的復工復產受阻、供應鏈和物流運輸不暢等,而中國國內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意愿的持續低迷繼續給穩預期、穩主體、穩就業、穩增長等方面帶來挑戰,并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趨勢一道抑制進口傾向。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4月進出口增速大幅下降是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的結果。由于目前疫情還在持續,預計5月中國外貿仍會受到一定影響。
中國外貿增速降溫之際,不少周邊國家出口卻在“高歌猛進”。如韓國4月出口同比大增12.6%,前4個月累計出口額達2306億美元。
在高凌云看來,比進出口增速下降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外貿企業的市場份額正在被擠占。如果疫情持續,復工復產遲遲無法進行,這將給中國外貿帶來深遠影響。
嚴峻的外貿形勢下,官方開始密集施策。繼要求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后,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宣布采取新一輪穩外貿措施,包括力保訂單,穩定重點行業、勞動密集型行業進出口,對重點外貿企業在生產、物流、用工等方面給予保障;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運,提高作業和通關效率,保障重要零部件、裝備和產品運輸;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信貸投放等。
與此同時,防疫政策也在優化。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負責人雷正龍表示,目前正在不斷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科學劃定中高風險地區,做好分級分類分區精準管控,規范有序推進復工復產。
分析人士認為,日益精準的防疫政策以及覆蓋多個環節的穩外貿措施,將為中國外貿平穩增長提供助力。
高凌云表示,考慮到當前中國外貿增速下滑是疫情導致的,當疫情形勢平穩,防疫政策逐步放松,進出口料將出現“彈簧效應”,即前期受限制越多,限制解除后反彈越大。展望全年,多重不確定因素下,中國外貿增速預計將結束前兩年高增長狀態,但規模仍有望穩定在6萬億美元左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