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戰疫錄)一線|每天運菜20噸保供16所高校 這個合作社“一直堅持不漲價”
中新網上海5月9日電(記者 繆璐)從3月6日離開家,至今已兩個多月,上海松豐蔬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峰與30多名員工吃住在基地,為上海市內的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16所高校食堂保供蔬菜,守護高校師生的餐桌。
張峰的一天是從每天早上5點開始,巡邏基地,組織核酸,開具送貨單,安排裝貨,聯系貨源,組織搶收,應種盡種……就這樣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他才能稍微休息一會兒。張峰告訴中新網記者:“有時候太累了,靠著沙發都能睡著。”
張峰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區車墩鎮米市渡村,從小在農村長大,后來大學念的也是農學院,用張峰自己的話說,一路“農”到底。因此他對農業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做農業必須要有一份情結,尤其是疫情期間,沒有這份情結是做不下去的。”
上海松豐蔬果專業合作社有5個基地,種植面積約800畝,一排排大棚內種植了杭白菜、雞毛菜、芹菜、莧菜等蔬菜。據張峰介紹,合作社以生產綠葉菜為主,由于現在高校師生不能外出就餐,外賣也沒有平時那么方便,因此高校食堂的蔬菜需求量比平時高出很多。
上海松豐蔬果專業合作社保質保價守“滬”16所高校餐桌 受訪者供圖“我們平均每天都要運出20噸左右的蔬菜,有10部車在外面跑,還有些學校之前不是我們送的,疫情期間都加進來,也讓我們在保供。”張峰說。
疫情期間人手有限,30多人需要對接16所高校,之前的工作步驟全被打亂。張峰表示:“之前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人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但現在所有的活都要靠留守的30多人完成,工作量又比之前要大,目前基本上一個人都要干好幾個人的活。”
為了豐富高校師生的餐桌,除了自己基地的地產綠葉菜,張峰還要想辦法調一些其他地方的“客菜”,比如冬瓜、茄子、土豆等。聯系原有的采購渠道,拓展新的貨源,與有關部門溝通打通物流渠道……最多的時候,張峰一天需要打出和接聽100多通電話。
為了保證菜品的質量和安全,除了每天要巡邏檢查,蔬菜基地的留守人員們堅持每天一次核酸兩次抗原。由于基地的蔬菜都是綠色有機的,不少菜葉上面有被蟲子叮咬過的痕跡,張峰笑著說:“我們的菜,品相確實一般般,但絕對保證安全。”
據悉,市區兩級的農委執法大隊、市場監管等部門也會不定時上門抽查合作社的蔬菜品質是否達到規定生產標準,從而確保蔬菜的品質。
在保質的同時,還要保價。疫情期間,運輸成本不斷上漲,是原來的好幾倍,但張峰一直堅持不漲價。“高校里面是一群特殊的群體,學生的承受能力有限,價格方面一直保持著之前的售價沒漲。很多人說今年做蔬菜的要發大財,但我們這一塊有自己的原則,所有的壓力都我們自己承擔。”張峰的女兒目前也在大學就讀,他對此更加感同身受。
克服了人手少、運輸難、成本高等困難,目前合作社的工作基本步入正軌。張峰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疫情趕緊過去,自己能好好睡上一覺,大家都能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狀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