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5月19日電 (記者 劉賢)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18日正式在重慶兩江新區揭牌,將打造成為集前沿技術研發、綜合測試和工程化驗證、成果孵化為一體的高水平的國家級儲能科技創新平臺。同時,重慶兩江新區簽約引進7個儲能相關項目,投資總額約109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儲能材料學會主席潘復生介紹說,由于安全可靠的能源儲能技術裝備沒有根本解決,以光電風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應用極為艱難。我國峰谷電也因為無法安全有效地儲存而浪費極大。因此,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條途徑。
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由兩江新區與重慶大學共建,瞄準了國家能源轉型的戰略需求和重慶發展儲能產業的緊迫需要,是兩江新區加快推動產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
圖為兩江新區簽約引進7個儲能相關項目。 陳超 攝研究院將按三個階段打造(至2030年)。
第一階段(2022年—2025年)預計總投資15億元,將采取“1+N+1”的組織架構開展建設,即“1個研究院+ N個研發平臺中心+1個合資平臺公司”的建設模式。圍繞儲能材料、儲能技術、儲能裝備、能源互聯網等產業方向,先期打造儲氫材料、鎂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其他新型電池、儲能裝備、儲能系統管理與安全6大研發平臺和1個材料研發公共分析測試中心,后期還將拓展布局熱電材料、工程高端裝備等開發應用平臺。
第一階段末,研究院將逐步達到400人規模(含80名高層次人才),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達400人。
當日,兩江新區共計簽約引進7個儲能相關項目,涵蓋研發機構、總部運營、生產制造等多個業態。
其中,低碳及儲能技術產業化功能平臺項目,通過引進整合上海低碳技術創新功能型平臺、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外優秀技術資源,開展技術中試和應用場景推廣,實現技術到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轉化。同時,項目還將建設低碳及儲能領域測試評價和工程轉化中心,支撐平臺發展并向第三方開展檢驗檢測、數據分析、聯合開發等專業服務。
贛鋒新型鋰電池科技產業園項目是繼去年與兩江新區簽約后,將新增投資46億元,新增10Gwh固態電池、磷酸鐵鋰動力及儲能電池電芯產能,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產值200億元。
兩江新區招商集團副總裁曾鳳表示,兩江新區儲能產業已經初具雛形,接下來,將從研發創新、產業構建、示范應用、模式創新四個方面發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