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5月21日電 (許英 郭萬財 張添福)耕田機、播種機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的大通勤發家庭農場里,眼下,570畝全膜馬鈴薯已種植完畢。
大通勤發家庭農場負責人蔡勤介紹,目前,該農場種植了570畝馬鈴薯、500多畝油菜,“馬鈴薯品種是青薯9號脫毒馬鈴薯,縣推廣站給我們發放地膜、有機肥,畝產能達到8000斤至9000斤。”
在種植現場,耕田機所到之處,原本長滿雜草而板結的土地,變得松軟平整。自動播種機在平坦的土地上作業,短時間內即可迅速完成馬鈴薯種植開溝、灑肥和覆膜等一系列工作。
圖為大通縣的馬鈴薯種植。 許英 供圖而已播種好的地里,大片的全膜馬鈴薯覆膜,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像美麗的“白絲帶”纏繞在田間。之后,農民開始有序點播薯種。
近年來,大通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全膜馬鈴薯種植產業,有效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為提高馬鈴薯生產水平,確保馬鈴薯全膜栽培任務的全面完成,大通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長寧區域站的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從全膜栽培技術的增產機理、選地整地、覆膜時間、馬鈴薯全生育期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這為加快馬鈴薯全膜覆蓋栽培技術推廣步伐,增加農業科技含量奠定了基礎。
大通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長寧區域站站長祁生蘭介紹,為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大通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長寧區域站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通過項目帶動,進一步推動擴大全膜馬鈴薯生產規模,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今年,該區域站所管轄服務的橋頭、長寧、景陽、黃家寨、石山五個鄉鎮實施了由79家合作社承擔、涉及農戶達2000余戶的3萬多畝全膜馬鈴薯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圖為馬鈴薯種植基地。 許英 供圖“這個項目在2016年實施的時候是只有幾千畝,現在已經達到數萬畝,景陽鎮就實施了13000畝。”祁生蘭表示,項目帶動了合作社的壯大和發展,也帶動了周邊農戶的發展。
祁生蘭介紹,通過項目的實施,大通縣景陽鎮從2016年的21個合作社種植全膜馬鈴薯,發展到了2022年有51個合作社種植,馬鈴薯產業帶動了新型經營組織的發展,大大增加了農戶收入。
據了解,2022年,大通縣實施全膜馬鈴薯種植推廣項目面積10萬畝,創建千畝以上連片示范基地2個,發展農業新型經營組織達300多家。
同時,當地還結合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項目,今年繼續在10萬畝馬鈴薯上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做到馬鈴薯栽培項目區域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全覆蓋,預計全縣馬鈴薯化肥、農藥使用量較行動實施前(2018年)減量30%以上。通過全膜馬鈴薯種植項目實施,預計可帶動5000多戶農戶受益,馬鈴薯特色產業發展有效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青海省東部農業區多地正在不斷建設馬鈴薯種植基地。如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查甫藏族鄉,擁有21000畝馬鈴薯種植基地。據悉,查甫鄉不斷擴大馬鈴薯“金蛋蛋”品牌影響力,今年預計收入可達數千萬元人民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