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5月21日電 題:柴達木盆地“鉀”冠天下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初具雛形
作者 林曉明 孫睿
鹽湖資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資源,也是國家戰略性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鹽湖資源,關乎中國糧食安全,更關乎國家未來。
1958年,在國家和青海省的支持下,11名鹽湖拓荒者挺進沉寂的察爾汗,在“死亡海”撬開了堅硬的鹽殼,要把深埋其中的鉀取出來,支援正處于百業待舉的新中國農業建設。
64載前赴后繼的建設,當年荒瘠的察爾汗如今改變了模樣。放眼今天的察爾汗,一座座生產裝置拔地而起,一名名科研人員脫穎而出,成為國家糧食安全最堅定的守護者。
圖為俯瞰察爾汗鹽湖和青海鹽湖生產基地。 海西州委宣傳部 供圖夯實支農肥“壓艙石”作用愈發凸顯
鉀肥是糧食生產的基本物質資料,作為“糧食的糧食”,鉀肥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鉀是農作物生長三大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具有增強農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鹽、抗倒伏的能力,對作物穩產、高產有明顯作用。因此幾乎每種作物都需要適量施用鉀肥。在所有的鉀肥品種中,氯化鉀由于養分濃度高,資源豐富,價格相對低廉,在農業生產中起主導作用,占所施鉀肥數量的95%以上。
地處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的青海鹽湖工業股份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鉀肥工業生產企業,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責任。
“我們將加強鹽湖資源綜合利用開發和保護性開發,立足自身鉀肥產業發展,擺脫外部鉀肥進口制約,全力保障春耕鉀肥供應,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青海鹽湖工業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贠紅衛說。
在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鉀肥分公司生產車間內,各條生產線正滿負荷生產。經過篩分、濃縮、浮選、結晶、固液分離等環節后,氯化鉀產品源源不斷地產出,輸送到干包車間被裝袋、打包,一袋袋潔白如雪的鉀肥銷往全國各地下游廠家,助力重慶、湖北、湖南、安徽、山東、廣西等鉀肥消費大省農業生產。
圖為察爾汗鹽湖湖邊。 海西州委宣傳部 供圖不誤農時 不負春開足馬力保生產
每年3月是中國春耕備耕關鍵期,作為中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青海鹽湖工業股份公司積極發揮鉀肥流通主渠道作用,全力做好春耕保供穩價工作,助力春耕備耕生產。今年以來,該公司日均發車240車皮,以一車平均60噸計算,每日發貨1.4萬多噸。
“為了保障貨源及時高效送到客戶手中,我們提前布局區域貨源,不斷優化物流線路,及時與格爾木車務段溝通,保障車皮供給,直接將鉀肥運到復合肥終端生產廠家,減少倒運差價,確保農戶用上實惠優質復合肥,不誤農時。”該公司銷售分公司總經理羅永成說,今年一季度,公司氯化鉀產量為114萬噸,銷售約為145萬噸。
在鉀肥價格隨著市場需求增高之際,該公司結合自有運輸資源,與鐵路運輸部門溝通協調,積極拓展散料集裝箱運輸等多種物流方式,有效緩解集中供給壓力。針對重點終端客戶,采取重點發運等支持性措施保障市場供給,確保農資市場所需鉀肥供應。
圖為察爾汗鹽湖。 海西州委宣傳部 供圖“湖北省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大省,鉀肥需求巨大。在當前國內外鉀肥市場貨源緊張的情況下,該公司全面服務國家戰略,搶抓農時、滿開優運、保供穩價……”湖北省供銷合作總社、湖北省農業生產資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來感謝信和錦旗,感謝青海鹽湖股份公司在湖北省春耕備耕工作中,為農資保供穩價和助農惠農做出的堅強支持。
在當前國內外鉀肥市場貨源緊張的情況下,青海鹽湖股份多措并舉,全力做好春耕保供穩價工作,助力春耕備耕生產,持續鞏固了國產鉀肥“壓艙石”作用。
近年來,海西州深入研究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思路舉措,全力以赴推動鹽湖產業做大做強,鹽湖產業跨上了綜合利用、規模生產的新臺階,產業規模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已初具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雛形。
目前,海西州已完成《青海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行動方案(2021—2035)》1個國家級行動方案、《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規劃》1個省級規劃,《青海省鹽湖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1個州級產業規劃。
2021年,海西州鉀肥產量743萬噸,實現產值171.93億元,在占全國產量的81.8%,可以滿足全國鉀肥需求的3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