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鄂爾多斯5月21日電 題:探訪內蒙古首家鄉村振興學校:一切與農民有關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距離樹林召鎮約10分鐘車程,抬眼即可看到紅磚墻上寫著“達拉特旗鄉村振興學校”,在前方則是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報告廳、以及宿舍樓。
與傳統意義上的學校不太一樣,這里并沒有固定的學子,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家鄉村振興學校,這家學校承擔的使命,一切與農民有關。
喬有世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樹林召鎮鎮長,21日上午,在此間召開的內蒙古“聽黨話、感恩黨、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上,他告訴記者,這是當地官方主導而建的學校,得到了中國鄉建院創始人、理事長李昌平的大力支持。
鄉村振興學校具體如何運行?
喬有世介紹,運行半年的達拉特旗鄉村振興學校,旨在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勞動技能性人才、職業經理人等。目前,學校培訓學員2500余人,多為基層村鎮干部。
在過去的半年間,這家鄉村振興學校留給外界最大的印記是學校推出的課程,這些課程包括農村金融改革、集體經濟發展、產權交易、鄉村治理、村莊規劃、生態建設等8個主題課程,從理論和實操兩方面入手。
記者了解到,先后在該學校講課的專家分別有李昌平、溫鐵軍等國內知名專家。
圖為啟動儀式現場。 李愛平 攝值得提及的是,內蒙古這家鄉村振興學校還適時推出直播平臺,喬有世作為鎮長曾多次走上直播臺為家鄉的產品帶貨,拓展當地的知名度。
今年37歲的王世榮,是當地一家農業公司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作為返鄉創業青年,近期,他公司的產品黑玉米、雪菊、五谷雜糧等通過直播已賣到國內各大城市。
“這所學校給我最大的收獲是觀念更加開放,我的創業項目還得到李昌平老師的支持,現在帶領村民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王世榮如是表示。
來自河北保定的周思旭,是當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談起鄉村振興學校帶給自己的收獲,她告訴記者:“在鄉村振興學校中,學到了如何帶動廣大農民融合產業發展,激活低收入人群的造血機能等知識。”
“現在我帶領村民養鵝,村民每戶養30多只鵝,能收入3000元以上。”周思旭表示,此前打造的鄉村旅游項目也在逐步推動。
達拉特旗鄉村振興學校副校長劉博男對記者表示,未來,該學校將力爭打造面向全國的鄉村振興教育基地、鄉村振興人才學習成長基地和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交流、實踐基地。
“千典型、萬典型、只有共同富裕是好典型。”當天在此間參會的李昌平表示,“達拉特旗對我來講,并不陌生,希望這里的老鄉們能早日過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