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春5月22日電 (記者 郭佳)凝心聚吉·共話振興——東北特色鄉村振興云論壇22日在線上舉行。對于東北鄉村振興,與會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要發展生態農業。
東北地區是世界四大黑土帶之一,黑土地分布較廣,總面積大約109萬平方千米。東北地區糧食產量約占中國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輸出的商品糧約占中國商品糧總量的三分之一。
“東北地區生態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但過去的(發展)重點卻沒有放在生態產業化上和產業生態化上。”著名“三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認為,推進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是生態資源再定價進入到生態經濟新階段的重要手段。
溫鐵軍表示,在“兩山”理論之下,生態化空間資源作為一種整體的、系統的“區域經濟”所蘊藏的巨大的價值正日益顯現出來,不過,生態化資源開發必須要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地進行,任何單一主體或對單一業態的開發對整體生態資源來說都是破壞性的。
溫鐵軍建議,東北鄉村振興要特別關注到社會結構與需求側的變化,中國已經形成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東北地區必須要解決優質生態資源賣給誰、怎么賣的問題。
延邊黃牛。(資料圖) 琿春市委宣傳部供圖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認為,世界已經進入生態文明時代,東北地區要依托有利條件,抓住歷史發展的機遇期,建成中國生態文明先導區,具體而言,即是要發展全域有機農業。
胡躍高表示,一直以來,相對常規現代農業來說,有機農業一直被忽視了。過去,人們只注重它在品質和生態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它在食品安全、糧食安全等諸多方面一舉多得的作用。
胡躍高提出,要將村莊作為全域有機農業建設的突破口,堅定地走有機合作社道路,并建立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生產資料、統一農事安排、統一產品銷售和分戶生產的合作機制。
日本立教大學教授杜國慶則從日本鄉村旅游發展的經驗出發,建議東北地區創新性發展鄉村生態旅游。
中國鄉建院理事長李昌平認為,以資源稟賦來講,東北地區本應該在中國農業產業中有決定性的地位和絕對的定價權,但組織低效、金融無效和產權無效限制發展。因此,提高組織化程度才是東北鄉村振興的最佳突破口。
本次論壇由吉林省鄉村振興局主辦,得到了中國鄉建院、東北師范大學、中國科技部國杰研究院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等單位的支持。據介紹,該論壇今后還將按月推出數期,探討東北鄉村振興的方法和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