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6月28日電 題:海南澄邁:沙土地種出“金地瓜”,貧困村變身“億元村”
中新社記者 黃藝
走進海南省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一棟棟村民蓋的小洋樓拔地而起,讓人很難想象這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沙土村的巨變得益于橋頭地瓜。在很多人看來,橋頭地瓜已不是“地瓜”,因其可在高端商超與進口水果擺在一起銷售,價格高達每斤十多元(人民幣,下同)。
“以前拉一車地瓜到海口去賣,每斤只有幾毛錢,現在地頭收購價每斤4元。”沙土村委會圣目村村民謝春碧說,沙土村的土質沙性大,之前一直難以找到合適的種植產業,在橋頭地瓜品牌打響前,大多村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嚴重。如今幾乎家家戶戶種地瓜,這些年她靠種地瓜的收入,供三個孩子上大學,還蓋樓買車。
“自2009年澄邁縣實施商標富農工程以來,‘澄邁橋頭地瓜’越擦越亮。2018年‘澄邁橋頭地瓜’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帶動農民致富成效更加顯著。”沙土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王文克表示,2021年橋頭地瓜種植面積達3.3萬畝,年產值4.8億元,僅沙土村就有種植農戶1600戶,戶均年收入約11萬元。
“金”地瓜是如何煉成的?2007年,在外打拼了幾年的大學生王文克回到沙土村,在嘗到一種由日本企業提供種苗、沙土村民負責種植的美味地瓜后,看到了商機。他帶領一百多戶農民種植了200多畝地瓜,當年就創收20多萬元,從此帶領村民們走出一條以特色農業為發展方向的致富道路。
王文克說,澄邁是世界長壽之鄉、世界富硒福地、中國綠色名縣。“沙土村的土質透氣性強,微量元素豐富,種植的地瓜香甜粉糯、甜度適中,品質優良,深受市場喜愛。”
除了地理因素外,王文克概括,打造橋頭地瓜品牌,還需要良種、良田、良法。“不僅培育脫毒種苗、選育優良品種,還要堅持水旱輪作,嚴格按照要求執行標準化種植。無論經濟效益如何,每年種一季水稻一季地瓜,做好病蟲害防治,增加土地的疏松度,走可持續發展的農業道路。”
澄邁縣橋頭地瓜產銷協會副會長王永敢表示,協會實行標準化的管理體系,為村民建立種植檔案,對其種植的地瓜進行統一檢測、包裝、定價和銷售。為村民免費提供種植、銷售培訓。“橋頭地瓜‘一箱一碼’,消費者掃描箱上的二維碼,即可查看橋頭地瓜的防偽溯源、價格指數等信息。”
“我家種了33畝地瓜,每畝約有1萬元利潤,這幾年村民陸續開通電商,生意越做越紅火。”橋頭鎮沙土村委會圣目村村民溫昌順說,他在好幾個直播、短視頻、網購平臺都開了賬號,下一步還打算線上線下齊發力,再開一個收購點。
2021年沙土村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當地種植的橋頭地瓜30%進入水果批發市場,30%在中高端超市零售,40%通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各地。橋頭地瓜粗加工產品還遠銷國外。
地瓜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澄邁打造農產品品牌矩陣,推進品牌富農。截至目前,澄邁已有澄邁福橙、澄邁橋頭地瓜、澄邁苦丁茶、福山咖啡、澄邁無核荔枝、澄邁山柚油、澄邁白蓮鵝等7個地理標志產品。記者走訪了解到,無核荔枝售價可高達680元/公斤,福橙的身價也是普通橙子的數倍。“地瓜不是地瓜”的故事在海南有了更多版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