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秦燕玲
銀保監會辦公廳7月11日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表示各銀保監局和銀行保險機構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加大對制造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優化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接續支持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等恢復發展的金融政策,強化保險對制造業企業的風險保障水平、為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提高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增強金融風險防范化解能力,加強金融監管和政策協調。
《通知》明確,國有大型銀行要優化經濟資本分配,向制造業企業傾斜,推動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政策性銀行要結合職能定位,更好發揮政策性金融對制造業的支持作用。
2月,發改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其中在金融信貸政策方面,就提出2022年要推動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繼續較快增長。
今年以來,國有大行加大對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貸款增速顯著提升。截至5月末,交通銀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近30%;農業銀行截至4月末的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較年初增長21%。
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在此前的“中國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目前,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0.45萬億元,占制造業貸款的41.35%。他指出:“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逐步形成。過去十年,銀行業保險業著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取得積極成效。”
對汽車、家電等重點制造業企業,《通知》明確要優化制造業外貿金融服務,支持其“走出去”;對吸納新市民就業較多的制造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加強數據和信息共享,運用應收賬款、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方式,為依托制造業產業鏈的核心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等。
對于那些前期信用良好,但因疫情暫時遇困的企業,《通知》表示,要避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對于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通知》則表示,要強化保險機構對其風險保障水平,完善科技保險服務,加大知識產權、科研物資設備和科研成果質量的保障力度,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和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
此外,《通知》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提高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結合自身市場定位和發展規劃,將服務制造業發展納入公司戰略,并且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適度下放貸款審批和產品創新權限,優化評審評議流程,提高分支機構“敢貸愿貸”積極性。
銀行保險機構還要增強金融風險防范化解能力。銀行機構要做實貸款“三查”,嚴格制造業貸款分類,真實反映風險情況。做好信貸資金用途管理和真實性查驗,切實防范套取和挪用風險。堅決防止通過票據虛增貸款規模、資金空轉。鼓勵依法合規通過核銷、轉讓等方式,加大制造業企業不良貸款處置力度,有序退出“僵尸企業”。
保險機構則要加強資本管理和資本約束,提高償付能力風險管理水平,有效識別管理各類風險,健全審慎穩健資金運作機制,防范風險跨行業傳遞。堅決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活動,全力維護金融市場秩序,著力提高風險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