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7月12日電 國新辦12日就2022年上半年知識產權相關工作統計數據舉行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在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等新興技術領域蓬勃發展,相關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也正在不斷增加。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整體情況來看,截至2021年底,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有效發明專利達到97.7萬件,是2016年的2.8倍,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的比重達到35.2%。
葛樹表示,從區域分布來看,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呈現出“三強鼎立”的態勢,三區域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占國內的72.4%;成渝地區發展潛力大、增速最快,近五年平均增速達到27.9%。從創新主體來看,企業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占國內的73.1%,成為帶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葛樹還表示,同時,我國在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以人工智能為例,2021年,我國在中美歐日韓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獲得授權的人工智能發明專利達到5.7萬件,是2016年的5.1倍,年均增長38.5%。近日,德國專利商標局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21年,在與數字化相關的數字通信等技術領域,中國在德國的專利申請公開量較上年明顯增加,優勢地位不斷鞏固。
葛樹稱,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數字化發展進一步加快步伐,這也對數字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開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新業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研究和實踐探索,推進實施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工程,增強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核心動能,助力打造我國數字經濟新優勢。(中新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