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琪
7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8萬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11.14萬億元,增長13.2%;進口8.66萬億元,增長4.8%。
“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穩步增長,已連續8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對于當前支撐我國外貿增長的主要因素,他談到幾個方面,包括國際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國內生產需求潛力足、部分區域進出口迅速恢復有力穩住了外貿基本盤、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此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也一定程度上拉動進口值的增長。
李魁文表示,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展現出較強的韌性,一季度平穩開局,5、6月份迅速扭轉了4月份增速下滑的趨勢,為全年外貿保穩提質打下了堅實基礎。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9.5%,增速較4月份加快了9.4個百分點,6月份增速進一步提升為14.3%。進一步來看,按人民幣計價,6月份進出口總值37657.3億元。其中,出口總值22079.2億元,環比增長11.9%,同比增長22%;進口總值15578.1億元,環比增長5.8%,同比增長4.8%。
對于6月份出口的強勁表現,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一方面源于前期受疫情影響積壓的出口訂單集中釋放,特別是長三角地區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進出口快速恢復,帶動全國外貿整體增速明顯回升。另一方面是匯率因素,今年6月份人民幣匯率保持在6.7左右,而去年同期匯率在6.4附近,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速或因匯率折算影響加快4至5個百分點左右。此外,6月份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雖然高位回落,但主要出口訂單價格可能暫未傳導到位,較去年6月份同期相比依然有明顯高差,對出口增速形成支撐。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6月份出口同比大幅增長有多項支撐因素。比如,6月份CRB指數當月同比為49.52%,雖然較前值下行2.94個百分點,但是依舊位于歷史高位區間,對6月份出口增速形成支撐;國家持續打通物流大動脈和微循環,6月份制造業PMI供貨商配送時間指數大幅上行7.2個百分點并躍至榮枯線之上,也對6月份出口增速形成支撐。
“6月份進口總值同比增長4.8%,略好于市場預期,反映出內需正逐步回暖。”溫彬表示,進口增長的主要原因依舊來自于能源進口。上半年我國原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產品合計進口1.48萬億元,增長53.1%,剔除能源后的進口同比小幅下降,反映出我國內需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受出口與進口增速差影響,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2.48萬億元,同比增長57.3%。6月份貿易順差6501.1億元,同比增長95.4%。
溫彬認為,在全球主要制造業國家近期貨物貿易轉為逆差的情況下,我國仍然保持強勁的順差,充分展示了我國的制造業競爭力和在全球產業鏈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李魁文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環境更趨嚴峻復雜,我國外貿發展仍面臨一些不穩定因素,保穩提質面臨不少壓力。但是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我國外貿仍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