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4日電 財政部14日召開2022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干表示,當前,受疫情和退稅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縣區財政運行壓力較大。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財力支持,督促省級財政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財政運行監測,筑牢兜實“三保”底線。
一是中央加大支持力度。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的對地方轉移支付有兩大特點,一是規模大,二是增幅高。從規模來看,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近9.8萬億元,規模為歷年來最大;從增幅來看,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比上年增加約1.5萬億元,增長18%,增幅為近年來最高。其中:為支持地方落實好留抵退稅和其他新增減稅降費政策,中央財政安排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轉移支付預算1.2萬億元。這1.2萬億元,列入今年預算8000億元,列入明年預算4000億元。通過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確保縣區在落實大規模退稅減稅政策的前提下“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所需基本財力。
二是壓實地方保障責任。按照“縣級為主、市級幫扶、省級兜底、中央激勵”原則,落實分級負責制。督促省級財政部門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建制縣(含縣級市)的財政運行由省級財政負主要責任,市轄區的財政運行由所在地級市負主要責任,將“三保”責任一貫到底。對部分財政運行緊平衡縣區,要提前采取支出管控措施并制定應急預案,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三是完善運行監測機制。對地方“三保”預算安排和執行情況、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暫付款、國庫庫款等,開展聯動監測和動態預警。發揮財政部各地監管局就地就近優勢,與所在地省級財政部門建立會商機制、對重點縣區建立聯系點制度,深入了解、動態監測基層財政運行情況。對審計監督和日常監測中發現的個別縣區運行風險,及時督促整改到位。
四是優先保障“三保”支出。督促地方將“三保”支出作為預算支出重點,堅持“三保”支出在預算安排中的優先順序。今年5月,財政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將疫苗接種、核酸檢測、患者救治、一線醫務人員工作補貼、防疫物資及必要生活物資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作為“三保”支出的重要內容,在預算安排和支出順序上予以優先保障。要求省市級財政部門充分考慮基層疫情防控支出需要,加大對財政困難縣區轉移支付力度,制定對突發疫情縣區的應急財力保障預案,保障基層“三保”不出問題。(中新財經)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