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9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19日在北京發布《2022年第二季度改革熱度第三方評估報告》顯示,二季度中國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熱度小幅上升。
報告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為70.14,比上一季度下降0.64,降幅0.9%,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這份報告對改革熱度的評估主要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六大領域。其中,與上一季度相比,經濟和社會領域得分小幅上升。
改革熱度指數呈現區域特征。當季,東部地區領先,西部地區超越中部地區排名第二,東北地區居于末位。
從城市群來看,京津冀城市群熱度指數位居首位。京津冀地區指數為70.61,位居首位;粵港澳大灣區(不含港澳)指數為70.45,位居第二;長三角城市群指數為70.27,名列第三。
從31省區的改革熱度指數來看,二季度陜西、甘肅、江蘇、內蒙古、青海改革熱度排名居前。其中,陜西省首次位列全國第一。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改革熱度指數”課題組認為,受國際通脹高企、烏克蘭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特別是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多點散發,二季度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央適時推出穩經濟一攬子措施,部署穩住經濟大盤工作,強調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反映在改革熱度方面,二季度改革熱度總體穩定,略有下降。
報告指出,隨著相關改革措施陸續推出,以及一些熱點社會事件引發輿論關注,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熱度有一定的提升,群眾的參與度提升較快。應該看到,目前經濟恢復基礎不穩固,發展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改革氛圍,通過市場化的改革為高質量發展開辟道路、提供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