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共享充電寶悄然漲價,充一次電花費10元以上已成常事,而且收費混亂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范宏歡 實習生 王志鵬
近日,“共享充電寶漲價”話題一度沖上熱搜,由最開始的1元起,到使用一次需花費10元以上已成常事。9月4日,記者走訪長沙五一商圈發現,共享充電寶不僅價格高昂,而且收費混亂。那么充電寶的價格是由誰制定?未來共享充電寶還能共享嗎?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市民 價格太貴,充一次花了12元
“吃飯前租了個充電寶,最后吃完去歸還發現竟然要12元。”在五一廣場地鐵站的共享充電寶機柜旁,市民張女士突然發現充電寶的租用價格漲到了4元一小時。“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沒用過共享充電寶了,沒想到如今價格居然漲了這么多。”張女士說道。而像張女士這樣驚訝于充電寶價格上漲的市民不在少數。
以長沙王府井小區附近的充電寶租借機柜為例,多數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均高于4元/小時,少部分價格處在3元/小時,部分甚至達到了5元、6元一小時,市民紛紛吐槽:“充電寶都快用不起了”“漲得讓人猝不及防”……
除了漲價現象,共享充電寶的收費模式同樣讓人“摸不著頭腦”。記者在王府井百貨(五一店)附近相隔不足10米的兩家門店通過掃描“搜電”品牌充電寶機柜二維碼發現,二者的價格分別為4元/小時和5元/小時,同一品牌以及同一地點的價格竟大不相同。
“我覺得共享充電寶是剛需,有時候沒帶充電寶又碰上手機沒電,就不得不使用共享充電寶,但是如今共享充電寶的價格確實很高。”市民羅先生表示,“若是價格再漲一點,以后出門都得帶自己的充電寶了。”
平臺 收費機制不一,定價由代理商自行決定
記者觀察發現,在長沙各大街頭的餐飲店、美容店、理發店內都可以借到充電寶,路邊的便利店也隨處可見共享充電寶的機柜。據悉,如今共享充電寶企業主要有美團、怪獸充電、小電和街電四家,其加盟合作的方式基本可以分為買斷制和分成制。買斷制為以1000余元一臺的價格購買下機柜,之后的收益平臺抽取最多10%;分成制則是由平臺免費安裝充電寶機柜,收益由平臺抽取80%。
“充電寶租借價格由商戶自定,平臺并不多加干涉。”多位平臺運營人員均透露,不同地區收費標準不同,很正常。例如在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客流量大的場所,共享充電寶的入場費也高。入場費用、分成比例、市場供需等都會影響充電寶租用價格的浮動。此外,同一地區不同場所標準也不一樣,比如娛樂場所、景區等場所價格一般都會比其他地方高一些,有時候同一商圈不同商戶的收費標準也不一致。
當被問及在繁華地帶定價6元/小時是否合理時,某品牌共享充電寶客服人員表示仍屬于合理范圍,因為具體價格由代理商決定,只有在定價過高無人租用的情況下,平臺才會提供一些建議,幫助商戶獲取收益。
專家 漲價的本質是企業急于擺脫成本高、贏利難
共享充電寶的價格為何大幅上調?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共享充電寶從誕生之初就在虧本經營,企業依靠各種風險投資進行價格戰搶奪市場,但這樣的商業模式不具備可持續性,企業的目標都是贏利,因此,共享充電寶漲價的本質就是急于擺脫成本高、贏利難的困境。
“漲價”只是如今共享充電寶存在的問題之一,“充電慢”“還充電寶難”同樣令不少市民感到頭疼。“我曾經在開福區借了一個街電共享充電寶后去了岳麓區,一個多小時才充了50%,但在岳麓區找了好久都沒找到還充電寶的地方,很多都是艙位滿了無法歸還。”市民汪先生向記者吐槽道。
其實早在2021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就曾會同當時的反壟斷局、網監司召開行政指導會,要求哈啰、青桔、美團、怪獸、小電、街電、搜電等8個共享消費品牌經營企業限期整改,明確定價規則,嚴格執行明碼標價,規范市場價格行為和競爭行為。專業分析師陳禮騰表示,營利模式單一是共享經濟公司的通病,為了緩解贏利難,會存在部分充電寶品牌通過漲價、提高歸還門檻等方式提高收益,但這顯然并非長久之計。
共享充電寶漲價后,你還會繼續租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