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9月15日電 (王以照 唐詩)第10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以下簡稱東創會)15日在南寧舉行。中國和8個東盟國家部長級官員線上出席,回應區域各國求合作謀發展的共同呼聲,探尋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助力共同繁榮之路,推進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
“今天,無國界的世界開始步入一個無限連接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可通過物聯網實現無縫通信,使自動化更加智能和直觀。”馬來西亞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部長拿督斯里阿漢峇峇在視頻發言中表示。
在新冠疫情期間,馬來西亞的大健康領域實現高度數字化,開發了疫苗管理系統,使用區塊鏈技術,讓藥劑師、醫務人員和相關人員能夠根據疫苗序列號,跟蹤溯源從制造商到患者的疫苗供應鏈。
除此之外,馬來西亞推出數字經濟藍圖,聚焦于區塊鏈、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電氣和電子、先進材料,幫助引導馬來西亞轉型,努力成為數字驅動型高收入國家及數字經濟區域領導者。
在菲律賓,一系列數字創新為其衛生保健系統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菲律賓科學技術部部長雷納托·索里登在會上提議,當下應進行工作整合和優化,讓人類和數字創新緊密合作,讓科技創新不僅在衛生系統中廣泛應用,而且能在其他方面得到使用,以促進增長和發展,并期待在東盟成員國與中國之間舉辦一系列活動,加強科技創新政策合作、進行聯合研發,以實現共同繁榮和解決共同挑戰。
圖為大會現場。 王以照 攝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發表線上演講時指出,中國科技部將圍繞雙方在互聯互通、產業合作和應對共同危機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共同開展技術攻關,積極開展技術標準、知識產權、計量與檢驗、科研設施等領域合作,依托中國—東盟公共衛生科技合作中心、清潔能源創新合作網絡、海水養殖聯合研究中心、疫苗研發合作聯盟和各雙邊聯合實驗室,為各國培養科研人員、提升創新能力貢獻力量。
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李國忠介紹,十年來,東創會發揮“立足廣西、對接東盟、服務全國”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作用,共舉辦了29場中國—東盟部長級科技雙邊會談、30場涵蓋中醫藥大健康、北斗導航、農業技術等內容的論壇及研討會和30場專業領域技術對接會,參會企業3600多家,有效提升了中國與東盟的科技創新水平。
據悉,本屆東創會將聚焦“數字技術+大健康”領域,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開幕式、主論壇、10+3青年科學家論壇、先進技術展、技術對接會等系列活動,充分展示東創會舉辦10年來中國與東盟科技創新合作的優秀成果,繼續為國內各單位與東盟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