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2日電 (歐陽易佳)以土地政策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意義重大。中國土地學會理事長王世元在近日舉辦的2023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上表示,農村土地制度的不斷改革創新,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對廣大農民解決溫飽和脫貧致富等,都具有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農村地區是我國國土空間的多功能載體,農村土地的制度安排和管理要求,一方面直接關乎糧食生產和國家糧食安全,關乎農民土地權益的實現和保障;另一方面,還關乎鄉村振興過程中相關產業的落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和農民致富,關乎農村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配置建設和農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
王世元表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政策創新,需要從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土地權益維護和保障、支持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以及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多維度檢視和多角度權衡,通過與時俱進地探索創新,力求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符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符合農村實際,尤其是符合廣大農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新路徑。
王世元認為,當下破解土地政策助力鄉村振興難題,應重點圍繞三方面加以關注和研究。一是重點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與嚴格保護耕地實現雙贏;二是重點圍繞國土空間規劃實施與開展全域土地整治的關系,深入研究破解在一些地方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和布局難以落地等問題;三是重點圍繞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與精準助力鄉村振興的銜接,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改革的促進作用。
“研究和破解上述難題,土地學界義不容辭。”王世元說,關鍵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進一步轉變研究問題的理念、邏輯、思維方式和技術方法,要帶著改革的精神和幫助基層破解問題的感情研究問題,在敢于突破和創新上下功夫,尊重地方首創精神。希望廣大土地學界專家學者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成果導向,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
據悉,本次學術年會以“土地使用制度創新與鄉村振興”為主題,圍繞新時代自然資源工作新定位,緊扣土地使用制度創新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學術研討。11月21日至28日設立9個線上分會場,將分別圍繞耕地保護助推鄉村振興、新發展理念下的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配置、智慧規劃與空間治理等議題,開展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