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2日電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22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指導地方加快推進項目實施,持續抓好增發國債資金監管,確保將寶貴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2日下午,國新辦就2024年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舉行發布會。王建凡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經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2023年四季度增發國債1萬億元,集中力量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這對整體提升我國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財政部認真抓好貫徹落實,細化工作方案,扎實有序做好各項工作。
一是周密組織國債發行工作。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增發國債方案后,財政部及時調整四季度國債發行計劃,優化國債發行窗口和期限品種結構,動員國債承銷團成員做好應債準備,保障增發國債順利發行,足額籌集資金。在各有關方面協同配合下,2023年底前順利完成1萬億元國債的發行任務。
二是抓好國債資金分配下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建立了專項工作機制,及時組織國債項目申報、審核工作。根據專項工作機制確定的項目清單,財政部在今年2月份將1萬億元增發國債資金全部提前下達地方,并督促指導地方及時落實到具體單位和項目,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安排使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三是做好增發國債資金調度。財政部建立了增發國債資金庫款單獨調撥機制,去年12月分兩批向地方調度庫款5000億元,今年1-2月又分三批向地方調度庫款5000億元,兩個5000億元,實際上1萬億元已經全部調度給地方,確保各地不因資金影響項目建設進度。
四是建立國債資金監管制度。財政部制定《增發2023年國債資金管理辦法》,規范國債資金分配使用,完善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對增發國債項目資金進行全流程監管,推動各地監管局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促使地方規范使用資金,提高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