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無錫1月11日電 (孫權 唐娟)1月10日,政協無錫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在開幕式講話中表示,過去的一年,無錫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交出了厚重的優異成績單,預計全年GDP突破1.6萬億元,同比增長5.8%左右,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5+X”未來產業總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
江蘇無錫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發祥地、鄉鎮企業發軔地,被譽為“太湖明珠”。2023年,無錫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5萬億元,人均GDP連續4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5萬億元,6個產業集群規模突破2000億元,其中物聯網、高端紡織、生物醫藥產業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去年4月,《無錫市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意見中提到,無錫將深化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導體、氫能和儲能、深海裝備5大未來產業主賽道,拓展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元宇宙、合成生物、高端膜材料等X個未來產業新方向,構建未來產業“5+X”特色發展體系,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打造未來產業高地。
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商業航天……過去的一年,這些熱詞也頻頻亮相有關無錫的各類報道。杜小剛說,“這一年的無錫,發展彰顯擔當、神韻愈發生動、生活更加安康、奮斗成就夢想。我們一起仰望星空,見證我國首個低軌寬帶通信試驗星座‘小蜘蛛網’發布、首個垂直起降火箭‘朱雀三號’試驗成功、首批太空旅行船票發售,無錫人從未像今天這樣走近航天強國‘航天夢’的舞臺中央。”
根據計劃,到2027年,無錫將建成未來產業特色園區不少于15個,未來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到2030年,未來產業發展體系完善,建成未來產業特色園區不少于20個,未來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到2035年,未來產業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培育10家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未來產業“鏈主”企業,未來產業規模超萬億元。
發展目標已定下,如何讓藍圖變為實景更令人關注。杜小剛表示,今后,無錫要敢于跳出地級市思維,立足經濟大市的地位優勢和“前景可期、大有可為”的鼓勵期許,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以無錫所能更好地服務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另一方面,要深度融入江蘇“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因地制宜加速傳統產業新變革、攀登新興產業新高峰、競逐未來產業新賽道,精心繪就百年工商名城的新時代圖景,為江蘇“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多作貢獻。
此前,無錫還設立了總規模為10億元的未來產業天使基金,主要投向合成生物、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性未來產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