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韓永
發于2025.2.17總第1175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慣例會召開一次省委主要領導參加的會議,被稱為“新春第一會”,“第一”除了有時間上節后最早之指,也有在重要性上堪稱全年風向標之意。而會議上最被熱議、具有最大公約數的主題,也將成為接下來召開的全國“兩會”的主要議題。
今年新春第一會的關注焦點,除了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營商環境和科技創新外,還有在2024年關注度一直居高不下的民企。有的省份以民企命名新春第一會,比如福建;有的省份主要領導對民企表態,比如廣東;還有的在所轄的各個地級市,民企成為關注的焦點,比如浙江等。
還有的省份,雖然未明確將民企列為主要議題,但其主要議題在邏輯上與民企密切相關,或者說這些問題解決后民企將成為主要受益者,比如上海、遼寧、河北等地將營商環境列為主要議題,上海的方案中提到簡化審批流程、降低經營成本、優化涉企監管檢查、關注“草根經濟”等,都與民企息息相關;遼寧則提出讓“各類經營主體”擁有獲得感、禮遇感、歸屬感。
還有一些省份,其新春第一會的主題需要民企的參與,甚至一些重要領域的落地主要靠民企。比如很多省份提出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別提出要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新興產業,而這些新興領域的科研和產業主體大多是民企。
與民企相關的話題,除了過去被討論較多的與國企同等待遇、融資難、營商環境等問題,還有一些過去較少提及的話題,比如2024年多地試點的民企參與核電、鐵路等國家重大項目,以及當下性很強的、因DeepSeek爆火而引發的民企參與或主導重大科技攻關等問題。
廣東省現場提到了三家民營企業:以領先的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的華為,以不怕虎的勇氣銳氣撼動美國人工智能巨頭、產生連鎖效應的DeepSeek,以及在今年春晚大放異彩、顯示出引領時代浪潮全新氣象的宇樹科技。
福建則列舉了一組數據,以呈現民營企業對經濟的貢獻,簡稱“七七七八九”,即創造了全省約70%的地區生產總值、70%的稅收、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80%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4%的企業數量。該省主要負責人說,接下來,要聚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把破解“市場難”“投資難”“創新難”“辦事難”等突出問題作為切入口。
而河南則把“新春第一會”提前了,大年初五,該省主要負責人就與多位民營企業家代表進行餐敘,聽取意見建議,了解企業近況。近兩年,從中央政府部門到各個地方,與民企建立溝通機制已成常態。
廣東省還有一個舉動引發關注,在新春第一會新聞發布現場,該省宣布已經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其要做的前兩項重要工作,一是要加大政策供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二是推動問題解決,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難題。
而國家層面的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已于2023年9月成立。其職責包括“跟蹤分析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和“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截至2024年底,該局已累計收到民企反映的各類問題2742項,涵蓋拖欠賬款、政策建議、侵權糾紛、要素支持及其他類問題,已辦理1097項。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了強調要簡化行政審批流程、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外,還提出要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12月21日,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首次審議,草案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確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該法將填補中國民營經濟領域立法的空白。
12月13日,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研究部署2025年發展改革重點任務,其中提及加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盡快出臺。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的統計,截至去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500萬戶,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為92.3%。
在多地的新春第一會會場,有一個過去很少出現的畫面:會場的第一排坐的是當地的民企代表,而黨政主要領導則坐在第二排,形成政府托舉民企的場面。這種位置的變化,反映的不僅是民企坐次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各方對民企態度的變化,以及地方政府從管理到服務思維的變化。
《中國新聞周刊》2025年第5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