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3月31日電 (記者 王曉斌)在海南省委宣傳部3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朱丹稱,目前,儋州的數字加工貿易區已經驗收通過,信用管理等各項制度建設比較完善;文昌和海口也在積極申報。
數字加工貿易,又稱為“來數加工”,是充分考慮海南開放政策基礎而提出的符合海南實際的商業模式。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給予海南自貿港一系列政策,支持海南成為數字經濟領域的一個制度高地。
朱丹具體指出,數據傳輸方面,海南(文昌)至香港的海底光纜穩定運營,開通了專用國際通信信道直連海外,海口新增設三大運營商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企業跨境傳輸數據更穩定,速度更快;工信部部署海南自貿港開展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
綠色能源方面,海南海上風電、核電站等項目加快建設,清潔能源發展迅速,為企業建立算力中心和數據中心提供了基礎條件。跨境資金結算方面,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為海南企業、機構開展跨境結算、投融資業務提供更大便利。國際人才交流訪問方面,59國人員入境免簽是海南獨有的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
為了用好海南的各項制度優勢發展數字加工貿易,海南省商務廳去年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數字加工貿易業態實施方案》,擬在海口、儋州、文昌等地區建立“小而精”的特色數字加工貿易區,開展動漫、工業、地理信息等數據的跨境服務。
朱丹說,數字加工貿易區內實施網絡圍網隔離,通過專用國際通信信道與國際網絡直接交互,為境外數據提供收集、存儲、加工、交易等增值服務,輸出的產品用于境外市場。國內數據符合數據跨境相關規定的,也可以在區域內加工、出境。
目前,國家網信辦已經同意海南試點使用專用國際通信信道開展數字加工貿易,海南省已進入試點的企業5家,計劃開展數字加工貿易業務的企業有70多家。
開放、合規的環境,有利于跨境服務的穩定開展。海南開展數字加工貿易的政策核心就在于“合規”。朱丹表示,海南省商務廳對數字加工貿易區的軟硬件建設提供支持,幫助區域內企業開拓境外市場,會同各部門對區域內有需求的企業提供“一對一”的政策輔導,組織數字貿易協會等行業組織,為企業提供各項落地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