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造“無線自由” 破解“充電焦慮”
近日,蘇州尋跡智行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進行貨物分揀和搬運的自動導引搬運車(AGV)受到人們關注。當自身剩余電量低于預警閾值時,它會自動規劃路徑至最近無線充電站,通過磁場共振即可“補充能量”。整個過程無須任何人工干預,真正實現了全自動化、智能化充電。
讓AGV實現“充電自由”的,是青島魯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渝能源”)研發的磁耦合諧振式無線充電技術——全智能AGV充電系統。這家位于青島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錨定工業級無線充電賽道,在行業內首創無線快充技術,其充電電流可達200安培以上,已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電力、物流、倉儲等行業。
產品定位轉為工業級設備
“無線充電設備分為發射端和接收端,接收端安裝在機器人、工業車輛等移動設備上。不論應用于哪種場景,安全都是第一要務。”魯渝能源創始人李聃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了他們的巡檢機器人充電設備。該設備沒有電極,耐候性好,可經受極端條件考驗,且為機器人進行充電時不會產生電火花,更加穩定可靠。
魯渝能源成立于2014年,彼時,李聃的初衷是研發為手機等消費品充電的無線技術。基于對技術發展趨勢及市場需求的判斷,2015年,他果斷轉變發展思路,將產品定位由消費品無線充電設備轉變為工業級無線充電設備。
“消費品無線充電設備功率小,5瓦或10瓦的功率即可滿足需求。但是工業級無線充電設備一般需要幾百甚至上千瓦的功率。功率越大,研發門檻就會越高。”李聃說。
開弓沒有回頭箭,李聃從清華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及大型企業網羅人才,組建起一支核心研發團隊,全力攻克工業級無線充電技術瓶頸。2017年,魯渝能源工業級無線充電設備推出,可為工業設備、移動機器人等進行無線充電。
“當時,市場對于無線充電技術的認知還不足,很多廠家都持觀望態度。我們的產品得到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認可,簽下了第一筆訂單。”李聃說。
新產品被市場認可,進一步激發了魯渝能源的創新熱情。目前,該企業已推出防水無線充電、防爆無線充電、AGV無線充電三大系列無線充電產品,取得無線充電技術領域專利100余件。
研發觸角伸向新能源汽車
當下,新能源汽車作為綠色出行的重要載體,備受消費者青睞。但新能源汽車車主的續航焦慮仍然存在。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盡快推進包括無線充電在內的新型充電技術研究,示范建設無線充電線路及車位。
“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續航的問題,我們計劃通過部署無線充電站點,實現車輛在行進或短暫停留期間的自動充電。比如,在商場車庫配備無線充電設施,車主不用再拖著笨重的線纜找充電口,只要將車停到車位上,它就能自動感應開始充電,實現即停即充、無感續航。”李聃介紹,他們正聚焦無人駕駛場景新能源車輛的無線充電,對關鍵技術及設備進行研發和試驗,有望于今年推出新產品。
在李聃看來,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無線充電技術還處于艱難的爬坡階段,但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無線充電作為顛覆傳統接觸式充電的創新技術,正在向各個行業滲透。”李聃說,隨著大眾對這項技術的了解和接受,它一定會為各行各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未來,新能源汽車在行駛中也能實現無線充電,車主將不再有續航焦慮。”李聃表示,魯渝能源將深耕無線充電領域,助力中國電動汽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