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則百業興。近年來,鄉村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做好農特產品大文章,能夠有力推動農業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大力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能夠強化和創新聯農帶農機制,煥發特色產業新活力。
火紅的西紅柿、金黃的小米、嫩綠的蔬菜……近年來,山西大同陽高縣農特產品出村進城掀起消費熱潮。在近日舉辦的“陽高紅”西紅柿產銷對接會暨陽高縣農特產品推介會上,陽高縣縣長謝云介紹,近年來,“陽高紅”品種西紅柿年產量已突破8萬噸、產值達5億元,已經成功走進周邊省市的商超菜場,并通過電商平臺端上了全國百姓的餐桌。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大力發展綠色、特色農產品種養,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特色農產品種養“特”在哪?謝云介紹,地處北緯39°—40°的陽高縣種植帶,晝夜溫差大,獨特的土壤資源與充足的日照賦予了西紅柿飽滿的糖分和細膩的果肉。“西紅柿、杏制品、糧油、有機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的產銷全過程,展現當地農產品的獨特魅力。”謝云說。
近年來,鄉村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一批鄉土特色品牌競相涌現。也應看到,進一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提升農產品發展的規模和品牌效應,還有很大的空間。
北京新發地常務副總經理顧兆學表示,農產品批發市場要始終致力于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助力地方特色農產品拓寬市場渠道。讓農特產品出村進城掀起消費熱潮,銷售平臺有義務有信心通過市場資源、物流網絡及品牌推廣等優勢,持續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