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更多耐心資本陪跑創新型企業
一段時間以來,深圳、浙江等地出臺相關政策,積極培育壯大耐心資本,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耐心資本、培育長期投資市場生態、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理念和舉措,正成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尤其是科技產業創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資本是現代經濟中一類重要生產要素,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資本的主要形態也隨之變化。工業化和城鎮化高速推進時期,很大一部分資本沉淀為房地產、機器設備、產業園區以及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網等基礎設施,以固定資產形態發揮作用。隨著傳統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深,房地產和基建投資需求明顯回落,經濟發展將更加依賴創新驅動,更多資本將以股權資本、發明專利、商譽資產、算法、互聯網平臺、大數據等形態呈現,而這些都離不開耐心資本支持。
耐心資本是指專注于長期投資,對短期市場波動有較高容忍度和承受能力,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的資本形態。與一般意義上的資本相比,耐心資本具有3點突出特征:一是投資行為長期化,不以“賺快錢”、追求短期收益為主要目標;二是風險偏好相對較高,對短期市場波動具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三是專注于某一領域不斷深耕,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這些特性使得耐心資本能夠在賦能科技產業創新過程中創造“耐心紅利”,進而收獲“耐心溢價”——正因為不追求“賺快錢”,耐心資本反而能夠實現“賺長錢”,從長周期中獲得更加可觀的投資回報;因為愿意承受短期波動風險,耐心資本能夠在跨周期中彰顯穩定性,形成穿越周期的力量;因為長期專注于某一領域,耐心資本能夠持續做到與科技產業創新共舞,始終活躍在各自領域前沿,持續從創新中獲利。
近年來,在信息技術和能源技術雙輪驅動下,人類社會正在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也顯現出爆發式增長的苗頭。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的華為,無人機領域的大疆,人工智能領域的DeepSeek,以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民航大飛機、高端船舶、人形機器人……一批高科技企業和行業的逐漸崛起表明,當前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不是偶發性、散點式的,而是群體性、規模化的。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出,要發揮好各類政府投資基金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作用,積極引導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出資。
在看到這些成就的同時,也應充分認識到,我國整體科技創新實力與產業高端化水平相較于美歐發達國家,仍然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原始創新和顛覆式創新上存在明顯短板。這些因素既加劇了發展耐心資本的緊迫性,也為培育壯大耐心資本提供了有利窗口期。當前,培育壯大耐心資本,要從資金端、機構端、市場端多管齊下,通過科學的金融工具設計疊加良好的金融市場秩序,使耐心資本為創新型經營主體賦能和護航。
在資金端,根據各類資金的不同屬性,重點推動主權財富基金、社?;?、保險資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金、大學捐贈資金、家族基金等具有長期屬性的資金投向科技產業創新領域,形成政府引導帶動和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格局。
在機構端,支持促進機構投資者發展,形成一批在前沿科技和前沿產業各個領域以及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不同環節具有各自專長的市場化投資機構。提高股票市場上機構投資者占比,引導一般散戶投資者主要通過基金等專業渠道進行長期化投資,降低投機情緒,減少短期化操作。
在市場端,完善資本市場長效機制,營造有利于長期投資的市場環境。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為投資者提供較為穩定的市場預期。加大證券違法犯罪案件的處罰力度,塑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