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借力首發經濟 多個地方特色方案出臺
根據近日成都正式印發的《成都市商圈提質升級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2025年,成都將在“4+12”核心商圈舉辦30場以上大規模促消費活動,吸引30家現象級品牌首店入駐。
事實上,打卡首店、欣賞首秀、入手首發產品……借助首發經濟的東風,各地因地制宜推出特色行動方案,激發消費市場活力。下半年以來,《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印發,其中提出,構建首發時尚新矩陣,鼓勵開設首店、旗艦店、創新概念店,辦好全球首發節。《天津市推進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發布,包括三方面16條措施,將聚力打造國際國內品牌集聚地和培育地。浙江印發《加快推進首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發展首店經濟。力爭到2027年,全省新增城市品牌首店2000家以上,其中華東區域以上高能級首店200家;打造首店集聚區、首店孵化區、首店提升區50個以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各地積極大力提振消費,紛紛把發展首發經濟作為提振消費的重要舉措,推動首發經濟多樣化多業態發展,如結合本地優勢特色打造首發新業態,將首店拓展至技術研發、文化融合、智能體驗等多個領域,從而有效發揮首發經濟對消費擴容升級的帶動作用,并彰顯城市商業發展新活力,進而拉動供給優化和研發創新,提升經濟發展的韌性。
“首發經濟是推動消費結構升級、激活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各地支持首發經濟發展,一方面,有助于釋放消費潛力。首店、首發產品通過“新奇特”屬性吸引流量,直接帶動商圈人流和銷售額增長,并通過“首店經濟—場景創新—消費習慣重塑”形成正反饋;另一方面,促進產業升級。首發產品往往依托技術創新,促使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延伸。此外,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首店經濟成為城市“軟實力”象征,通過吸引國際品牌和本土品牌國際化,增強城市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地位。
那么如何將“嘗鮮”消費變為“長線”消費?劉向東認為,增強首發經濟發展的持續性,既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和豐富服務場景,還要全面提升消費者體驗,增強消費者情緒價值的認同感,推動企業搭建創新聯合體,根據消費者反饋訴求開展研發創新,引導首發經濟從“短期流量”向“長期價值”提升。
田利輝進一步分析稱,一是強化產品與服務的“長尾效應”。首發產品需具備持續迭代能力,并配套會員體系、社群運營等增強用戶黏性。二是構建差異化生態閉環。避免同質化競爭,需結合城市資源稟賦,形成“首發+場景+服務”的特色消費鏈路,延長消費停留時間和復購率。三是政策與市場協同發力。政府可通過“補貼+信用管理”引導品牌長期扎根,同時推動數字化工具賦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強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