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王紹紹)在2025人民數據大會“數據賦能新質生產力與創新發展”平行論壇上,人民網人民數據副總經理、人民數據研究院院長陳麗發布并深度解讀《中國數據要素發展報告(2025)》(下稱《報告》)。該《報告》由人民數據與烏鎮數字研究院聯合推出,社科院出版社出版,是國內首本聚焦數據要素領域的社科院級社科藍皮書,為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參考。
人民網人民數據副總經理、人民數據研究院院長陳麗。主辦方供圖
報告包含總報告、政策法規篇、機制生態篇、發展創新篇等部分。其中主報告顯示:
我國數據要素發展六大核心趨勢
一是,頂層設計錨定戰略高度,2024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數據等生產要素“按貢獻決定報酬”,標志數據資源化納入國家頂層設計,成為行業發展里程碑。二是,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基礎制度持續突破,《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三權分置”(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人民數據已據此開展數據確權服務;2023年財政部《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落地,使中國在全球率先實現數據資產化會計制度落地,推動企業數據資產入表實踐。三是,應用場景覆蓋多領域,數據賦能效應凸顯,在制造業數據貫穿產品研發、生產、營銷全鏈條,助力企業洞察市場、繪制消費者畫像,支撐產品升級;智慧城市建設中,大數據推動交通信號燈智能化,在城市規劃、安全、環保等領域提升治理效率,尤其為保險、再保險提供風險評估支持;現代金融業融合科技、工商等數據優化信貸評估、降低壞賬風險,依托天氣、消費數據開發個性化產品,結合AI強化風控。四是,AI與數據雙輪驅動,“算力、算法、數據(算料)是數字經濟核心動能”,陳麗表示,高質量數據為AI提供“健康養料”,避免“AI幻覺”“AI投毒”;AI是解鎖數據價值的鑰匙,通過數據分析支撐經濟決策與社會治理。五是,市場生態持續豐沃,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驅動”雙輪模式,央地合作深化。陳麗表示,數據確權、要素登記、交易規則制定是市場發展核心問題,需進一步細化規則以釋放數據價值。六是,數字人才培養升溫。近日,人社部第七批新增職業中,AI訓練師、無人機群規劃師等40余個新職業聚焦數字領域,這都凸顯了數字人才的剛需趨勢;人民數據推進首席數字官制度,策劃數字人才培養合作與學習班,儲備行業智力資源。
數據要素發展需要面對五大瓶頸
一是頂層設計落地難:行業、地區政策差異導致“政策孤島”,阻礙數據融通;二是供需不平衡:部分主體因安全、權益顧慮不愿開放數據,需求方“找數難”,分類分級管理待深化;三是資產入表指導不足:企業(尤其上市公司)對數據資產入表觀望較多,實操指引待完善;四是流通效率低:數據“孤島”、規則不統一、存儲非標準化,且定價無統一規范;第五,技術與管理風險:數據安全、合規利用等技術與管理問題待解決。
數據要素市場發展三大展望
首先,市場加速發展:政策、技術、需求共同推動市場進入“加速度階段”。第二,場景化是價值核心:“數據源于場景、終于場景”,需依托具體場景實現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第三,治理邁入新紀元:數據治理將從“人工密集型”轉向“智力密集型”,自動化、AI技術助力安全高效利用。
《報告》的發布,系統梳理了數據要素發展的“中國實踐”,為數據賦能新質生產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行動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