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9日電 (記者李棟)種子,事關“國之大者”。近年來我國種子市場規模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進一步提升種業質量,既要抓好總量上的安全,也要注重品質上的提升。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新一批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公告,聚焦當前產業需求和生產急需,登記推出特色農作物新品種823個,同時撤銷“仿種子”問題品種106個,強化品種登記“有進有出”動態管理。
自2021年種業振興市場凈化行動部署實施以來,農業農村部持續推進“仿種子”清理工作。
所謂“仿種子”,是指對原品種進行簡單修飾或模仿改良的品種,它們與原品種相似度高,有的甚至盜用他人親本,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種業原始創新。
此前,已陸續發布九批撤銷登記品種公告,基本完成向日葵、黃瓜、甜瓜等作物“仿種子”清理。本次撤銷西瓜、番茄、辣椒等作物“仿種子”品種106個,有力凈化了種業市場環境,維護了育種創新積極性,增強了企業加大育種研發投入的信心和決心。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批新登記品種呈現品種結構更趨豐富、高品質品種持續增加、自主選育品種占比不斷提高三個特點。
品種結構更趨豐富。本批登記品種涵蓋作物26種、品種類型71種,蔬菜瓜果類品種占比達到62%。除滿足大宗農產品生產需求外,炸片馬鈴薯、釀造高粱、食用甜花生、薄皮甜瓜、加工型辣椒、啤酒大麥、鮮莖葉型豌豆等受市場歡迎、市民喜愛的特色專用品種類型不斷涌現。
高品質品種持續增加。本批新登記品種含油量≥48%的高油油菜品種33個、油酸含量≥75%的高油酸花生品種14個、干物質含量≥25%的馬鈴薯品種11個。目前,全國高油油菜、高油酸花生品種占比達到約四分之一,將為糧油大面積單產提升、產品品質提升提供品種支撐。
自主選育品種占比不斷提高。本批品種國內自主選育的新品種809個,占比98%。其中,企業自主選育品種占比超過六成,主要來自北京、山東、天津等蔬菜育種創新與蔬菜生產優勢省份。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加強品種全鏈條管理工作要求,認真落實新修訂《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應用DNA指紋檢測技術嚴格登記受理審查,強化新品種展示示范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應用,同時常態化推進‘仿種子’清理,加大品種撤銷力度,更好激勵特色作物育種創新,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提供良種支撐。”上述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