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6日宣布,歷時兩年多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束。全面調查了解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及布局,進一步查實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摸清我國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
數據顯示,2013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1085.7萬個,比2008年末增加375.8萬個,增長52.9%;產業活動單位1303.5萬個,增加417.1萬個,增長47.1%;有證照個體經營戶3279.1萬個,增加405.4萬個,增長14.1%。
國務院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第二次經濟普查以來,已經經過了五年。這五年是黨中央、國務院率領中國人民克服席卷全球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五年,是帶領全國人民推動科學發展,調整優化結構,增進民生福祉的五年,也是我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地位不斷提升的五年。“三經普”的數據深刻地體現了上述變化。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對象是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普查標準時點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時期資料為2013年年度資料。
此次普查充分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普查全過程公開透明,數據質量和工作效率都比較高,真實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達到了預期目標。事后質量抽查結果表明,這次普查的調查單位凈漏報率為0.8‰,數據填報綜合差錯率為3.3‰。(記者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