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的《南來北往誰是客》采用第一人稱視角展開敘述,通過一場滑稽可笑的房屋租賃風波,深刻揭示出現代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生態。須一瓜的《貴 人不在服務區》是一篇調侃、諷刺之作。主人公出于虛榮心,通過謊言而變成小人,并逐步陷入慌亂的節奏,由此“冰山一角”映襯了社會共性的問題。胡學文的 《米高和張吾同》演繹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主人公米高尋找張吾同的經歷從側面反映了城市人與人的緊張關系,小說以科學理論“蝴蝶效應”來喻示生活, 甚為巧妙。蔡駿的《北京一夜》延續了他一貫的懸疑手法,通過一個吊詭凄美的愛情故事來表現生死大事在現代人倫關系中的異變。魯敏的《萬有引力》、盛可以的 《彌留之際》、薛友津的《一九七一年的思想匯報》、張漫青的《珍珍在幸福路》等,用荒誕不羈的筆法折射人性與現實的復雜關系,體現出了較高的藝術品質。
畢飛宇的《虛擬》延續去年《大雨如注》的風格,講述一個家庭里三代人的生活和恩怨,就如何認識、對待前輩人的精神信仰,怎樣承傳、重建現代人的 理想信念等問題進行了探索。朱日亮的《自行車》同樣涉及教育話題,以“自行車”為線索,表面是寫孩子,實則指向他們的父母及家庭,以此來反映社會劇烈轉型 時期各階層之間的分化與組合。李落落的《兩個王小梅》將筆墨落于冒名上學這一社會話題,重點寫平民百姓與官宦人家的沖突,為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的現象大聲疾 呼。哲貴的《酒桌上》記敘了一場飯局,篇幅很短,依靠對人物語言、動作及心理的捕捉,將小說中不同身份的幾個人物刻畫得頗為傳神,而人物關系的勾連又從側 面表現出親權拜金的時代癥候。葛亮的《問米》展示了流行于東南亞的一種祭奠儀式,以此為線索,將通靈師這一職業人群的情感心路抽絲剝繭般呈現出來。盧新華 的《申禿子》寫孩子和被特赦的國民黨舊將交往的故事。作品從孩童視角展現了一位將軍鐵骨錚錚的一生,與我們從書本上了解的歷史產生強烈反差。小說提供了更 為寬闊的人生體驗,對我們反思歷史、修正教育體制有著積極的作用。此外,張忌的《素人》、曹軍慶的《請你去釣魚》、陳世旭的《妖母娘娘》、趙晏彪的《天 算》、聶鑫森的《破氈笠·虎骨酒》、徐鐸的《幸福后半生》、余一鳴的《閃電》、詹文格的《春風剪》等,注重對人物情狀、性格的塑造,緊扣當下社會生態,將 一系列尖銳的社會問題擺到讀者面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今年中央反腐力度加大,官場、反腐題材的小說數量陡增。楊少衡的《酒精測試》講述了某市大領導赴省城開會,而京城一位貴賓突 然來訪,市委書記責令留守的劉副書記和林秘書長好好接待。此時,省紀委的暗訪組已入市展開明查暗訪,劉副書記憂心忡忡,謀劃再三,最后在心驚膽戰、九死一 生的體驗下完成了接待任務。小說通過跳動灑脫的講述將官場規則、腐敗現象直觀呈現,含蓄提出體制改革才是反腐的關鍵。尤鳳偉的《金山寺》、張暄的《姐 妹》、李治邦的《佛爺》等,都是今年官場、反腐小說的優秀之作。此外,軍事文學在今年也有一定發展,像李駿的《待風吹》、曾劍的《岸》、王凱的《對白》 等,用寫實手法將不為讀者所熟悉的部隊生活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