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有關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與早期進程的研究逐漸成為先秦歷史、考古研究的主流,相關論著層出不窮,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劉俊男教授出版的《長江中游地區文明進程研究》一書,是作者多年致力于長江中游地區早期文明研究心得的集中展現。該書頗有新意,在許多問題上都充滿探索精神,是一部研究長江中游地區早期歷史文化和文明進程的創新之作。
該書在理論上有新的突破。該書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國家、文明觀作了深入細致的理論探索和闡釋,從中找出中國歷史實際和這些理論觀點的契合處,尤其是關于國家的職能與本質的分析以及中國早期“氏”、“族”與經典理論論述中的“氏族”的內涵與差異,是對經典理論在中國早期文明進程研究中指導意義的極好論證。中國早期文明的歷史進程一方面需依靠文獻資料的分析與考證,同時需要更多地依靠考古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尤其是早期文明的起源與形成進程,離開考古資料的爬梳整理幾乎是無法考察和認識的。作者在這部書中,對考古資料的把握和理解,頗有獨到之處。例如,他對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文化的發展序列的分析及其年代的重新斷定,作出新的論斷。把他們的歷史年代提前了數百年,這對于重新認識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化在中國早期文明的起源與形成歷史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是有重要意義的。
如何結合古史傳說看待早期文明的歷史進程,歷史、考古學界雖有不少學者做過種種嘗試,但由于中國傳說史料紛紜復雜,很難理出一個令人信服的體系。本書作者立足長江中游地區考古遺存的分析和綜合,從中找出理解傳說史料的途徑與方法,把江漢地區的歷史族群的傳承與分合作了合理的分析和論證,理出一個比較清新的體系,得出自己的結論。本書在文明起源的本土化方面作出重要的嘗試。作者在結合國際學術界流行的“酋邦”理論的同時,擴大視野,把文明社會進一步分為城邦、霸國、王國、帝國四個進程,既是吸納了當代流行理論的理念,同時也是結合中國歷史實際對流行理論的本土化創新。
本書作者的研究視野是開闊的,他把長江中游地區的文明進程研究置于世界文明起源與形成的大視野內進行比較與探索,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早在上世紀晚期,國內外都有學者提出中國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體的,并提出中國文明的兩河起源,長江和黃河一樣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作者對長江中游地區的探索對于印證這些看法是一個很好的區域案例。
《長江中游地區文明進程研究》
劉俊男 著 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