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電視文藝晚會年年辦,辦得是否出彩取決于辦晚會的人,人的境界和情懷高下決定了晚會的品質。從江蘇鹽城和陜西延安兩地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延河戀·黃海情’第二季《走進春天》2015新年電視文藝晚會”,我們可以看出主創者的高出一籌。
說這臺新年晚會出彩,是因為它的“故事”一流,“表達”也一流。“故事”一流,是指它演繹了2014年和2015年的兩個重要話題。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高舉“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大旗,這正是當年延安“魯藝”和鹽城“魯藝”(魯藝華中分院)努力踐行的文藝“為人民”這一光榮傳統的發揚光大。而當年延安“魯藝”和鹽城“魯藝”的革命文藝“為人民”,中心任務是團結億萬中國人民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奪取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2015年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不失時機地抓住這兩個重要話題講述中國故事,延安魯藝和鹽城魯藝的歷史淵源就成了兩地合辦晚會最好的故事主題。于是,在舞臺上我們看到了延安和鹽城兩地的廣大魯藝師生,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中,用音樂和舞蹈這兩種特殊的武器,喚起了萬千民眾的覺醒,樹立抗戰必勝的信念。以魯藝輝煌藝術成就為創作資源的大型歌舞音畫,將目光延伸到了今天,和當下中國的時代主題“走復興路,圓中華夢”聯系在了一起。
有了一流的“故事”,還需一流的“表達”。整臺晚會的結構別開生面,除了兩位男女主持人串聯,晚會還特別設置了一個由“爺爺”“媽媽”和“孫女”三個角色組成的“敘事主持群”,這個“敘事主持群”引領觀眾穿越歷史的時空長廊,既追述魯藝淵源,又和現實無縫對接,使得講述清晰、流暢、生動,晚會還設計了“情景再現”的元素:華中魯藝,湖光水色相映,風光秀美的蘇北新四軍抗日根據地欣欣向榮,舞臺醒目處設置了一塊“華中魯藝新生報名處”的標識,數名新四軍工作人員忙碌地接待從各地來的新生,新生們演唱著《畢業歌》《新的女性》《嘉陵江上》等歌曲。
整臺晚會完成了“以音樂為核、舞蹈為髓、講述為魂,以生動的畫面為時空依托”的藝術設計。比如,第二篇章《勝似春光》,在風車旋轉、菜花金黃、黃海夕照、漁舟唱晚的大背景下,熱火朝天的春耕春種正忙,隨著歌曲《墾春泥》鏗鏘有力的音樂旋律,老百姓踏歌起舞,以鹽阜地區扭秧歌、打連廂、劃旱船等民間民俗表演為依托,伴隨著男子勞作的場景,抗日根據地春光明媚、生機盎然的景象藝術地呈現在舞臺上。
值得稱道的是,這臺晚會厲行簡樸,力戒奢靡,返璞歸真,通過藝術家的精湛演技,直抵觀眾的心靈。這臺晚會的成功播出,不僅在于以魯藝為主線的創意策劃,也不僅在于整臺節目的結構編排和表現手法的新穎獨特,還在于,延安和鹽城兩家地方電視臺努力創新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