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坡小學拆遷引發的種種問題,暫時告一段落,搬遷并入濱江小學或許已成定局。這是瀟湘晨報連續第四次關注城市進化過程中消失的學校,除了河西的桐梓坡小學,其實在河東,更加核心的城區,類似的情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
中山路、黃興路、湘江大道、五一大道合圍的范圍內,因征地,西長街小學2009年12月并入吉祥巷小學,當時規劃重建西長街小學。有一種說法是,重建西長街小學,拆除吉祥巷小學。5年時間過去,吉祥巷小學今不如昔,學校老師們盼望的新西長街小學仍然遙遙無期;人大代表以此為例呼吁老城區學校不能隨便撤并,要先建后拆;長沙市教育局明確表態,新西長街小學要盡快建,吉祥巷小學也不能遷走。
小學校長兼職體育老師
在車水馬龍的中山亭,正對著樂和城,有一條一車寬的巷子,名字很好聽——吉祥巷。從東口進巷子十幾米,右手邊眾多門面中,凹進去一塊,暗暗舊舊的大門上掛著兩個泛白的紅燈籠,燈籠后面是幾個紅字“吉祥巷小學”。
不走進這個灰色鐵門,你一定不會相信在長沙市城區里會有一所這么簡陋、破舊的小學。
4月21日下午2點,記者走進開福區吉祥巷小學的鐵門,上課鈴鐺鐺鐺響起,小小的籃球場上來了一群二年級的同學,他們對著旁邊一棟二層樓的房間喊:“張校長,上體育課啦!”一名中年男子掛著口哨急忙下樓:“同學們,這節課上仰臥起坐,一組做動作,一組計數。”
這位體育老師叫張肇奇,是吉祥巷小學的校長。因為學校沒有體育老師,他只好兼學校部分年級的體育課。除開沒有體育老師,更讓他發愁的還是學校場地太小,只有一個小小的水泥籃球場,課間操都沒法做。所有的體育課項目也只能在這里完成,看著孩子們在水泥地上做著仰臥起坐,他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別的學校早就是塑膠跑道了,我們學校太小,連50米的跑道都不可能實現。”
六(二)班的譚博文一邊打乒乓球一邊說:“學校太小了,籃球不好打,更沒法踢足球。”旁邊的同班同學劉正陽說:“最討厭的是垃圾車沒地方放,要挨著乒乓球球臺放。”
當年13個班,現在7個班
現在學校里只有三棟小樓,一棟四層樓的是教學樓,每層只有2間教室,一棟二層樓的是教師辦公樓,還有一棟挨著校門的四層樓作為功能樓配備了科技活動室、圖書室等。張肇奇說這棟功能樓是危房,2009年西長街小學學生并入吉祥巷小學時,區里給過一筆錢改造這棟危房,可當時也只是進行了外立面的美化。
就在記者走訪的當天,由于前幾天下了雨,功能室這棟樓里的圖書室漏水,副校長李迪平帶著幾名學生去打掃,天花板的白皮嘩嘩掉下來好幾大塊,嚇得她帶著學生們趕緊離開。
張肇奇說出于安全考慮,學校盡量不組織學生去功能樓學習。
因為建萬達廣場,西長街小學在2009年12月拆除,原來的教師分流到周邊學校,學生則都遷至吉祥巷小學。當時吉祥巷小學一度達到13個班。目前,吉祥巷小學只有7個班。張肇奇解釋生源萎縮的原因,一方面學校環境差,家庭條件好的不愿意把孩子送來,另一方面學校校舍狀況不佳,學校不敢多收學生,目前除開六年級有兩個班,其余年級都只有一個班。
桐梓坡小學突然搬遷讓學生家長們措手不及,面對家長的種種問題,記者暫時沒有得到最后的回應,也不知道政府將如何處置。
放在城市化進程的大背景下,像桐梓坡小學這樣的案例并不匱乏。長沙市人大代表周滿意的一份建議提到了很多在征地過程中遭遇各種拆、建問題的學校。也有和坡子街小學遭遇相似的,比如記者4月21日、22日連續兩天走訪的吉祥巷小學,追憶的西長街小學……
4月21日,吉祥巷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上體育課。仰臥起坐只能在水泥地上完成。沒有體育老師,校長張肇奇只好兼職。圖/瀟湘晨報記者沈灝
吉祥巷小學校長張肇奇:
每天都擔心學生的安全
張肇奇在2009年12月之前都是開福區西長街小學的校長。自從西長街小學被拆除,學生并入吉祥巷小學之后,張肇奇被任命為吉祥巷小學校長。
當時學校有13個班,570名學生。張肇奇當時每天都在擔心學生的安全,教學樓只有一條樓梯,一想到“踩踏”二字就提心吊膽。他要求老師們隔三岔五給學生上安全教育課。
吉祥巷小學副校長李迪平:
學校的師資都會成問題
李迪平說,自己的同學在下面市州當小學老師,來長沙玩的時候總說想到她工作的地方看看。李迪平每次都找理由拒絕了:“我看過她們縣城里的學校,比我的學校好太多了,不帶她們看我的學校我不是怕丟自己的臉,而是不想讓她們知道省城的學校是這個樣子。”
從5年前西長街小學拆掉那天起,吉祥巷小學的老師們就期待著西長街小學重建,因為在中山路以南、黃興路以西、五一大道以北、湘江大道以東的片區里目前只有吉祥巷小學一所小學。只有西長街小學重建了,吉祥巷小學才有可能搬遷或者重建。
等了五年,西長街小學重建還是遙遙無期,李迪平說,吉祥巷小學老師平均年齡46歲多,這樣的環境沒有年輕老師愿意來,一旦老教師逐個退休,學校的師資都會成問題。
[代表建議]
老城區的學校應該“先建后并”
長沙市人大代表周滿意在今年長沙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提交一份提案,希望長沙市的“老城區”不要隨便撤并小學,而應該先建后并。
在他看來,新城區擴展的同時,在學校規劃方面相對比較有前瞻性,沒有太多的突出的就學矛盾。老城區在城市發展中,學校的“拆除”與“新建”的矛盾日益尖銳。因為“拆除”使得老城區的教育資源緊缺;因為人員密集,拆遷難度大,“新建”又無法落地實現。
如西長街小學,該校創建于1926年,近百年歷史,因為萬達廣場,調整至黃興北路西側,后因拆遷資金量過大等因素無法啟動建設,使得這一片區域僅有吉祥巷小學,而如今吉祥巷小學又將規劃為商務用地,那么這一片區小學階段學位也會明顯不足。《國務院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中指出:“學校撤并應先建后撤,保證平穩過渡。”
再如老城區中北至湘雅路,南至營盤路,西至黃興北路,東至蔡鍔路的這一片區中只有西南角民主西街小學一所,該片區內原長師附小小學部已經停辦,改成了幼兒園,因長師附小是省直管學校,想恢復辦小學幾乎不太可能,如果現階段拆除民主西街小學,那么該片區的適齡兒童必須橫穿馬路去距離較遠的其他小學就讀,安全也成問題。
鑒于以上背景,周滿意提出如下建議:
1.在建成西長街小學(投入使用)之后再規劃吉祥巷小學是否撤除。
2.保留民主西街小學,并按照人口規劃規模擴大民主西街小學的辦學規模,以滿足該片區義務教育的需求。
[page title= subtitle=]
[延伸閱讀]
那些消失的學校
一位在開福區工作了20多年的小學教師告訴記者,長沙近些年發展得非常快,老城區高樓林立,與此同時,一些原本在主城區的小學逐漸沒有了蹤影。她扳著指頭向瀟湘晨報記者數出在這十幾年里開福區消失的校名:
松桂園小學、北正街小學、鐵佛東街小學、北橋小學、新河小學、新風小學、紅墻巷小學、湘春路小學……
[部門回應]
區教育局:拆校前必須建新校
“拆學校很難,重建學校更難。”開福區教育局規劃建設科科長唐毅說起這一切也很無奈。
唐毅介紹西長街小學確實是建萬達廣場時拆的。現在希望重建西長街小學,選址在老燎原電影院那一塊,由于所處黃金碼頭,拆遷費用過億元。這筆錢政府很難一下子拿出來。
在拆除西長街小學之前,中山路以南、黃興路以西、五一大道以北、湘江大道以東片區里有兩所小學:吉祥巷小學和西長街小學。當時開福區政府經過調查論證認為這個片區生源并不多,同時保留兩所小學不合適。規劃是建新西長街小學。但是要拆吉祥巷小學,必須等新西長街小學建好。
對于周滿意在建議中提到的民主西街小學,唐毅說很多人認為民主西街小學撤了,其實不是的。現在停辦是因為周邊在拆遷,環境很差,不適合學生學習和活動。民主西街小學重建已經有了具體方案。
現在,開福區要求拆一所學校之前必須先建好新學校。記者沈顥
市教育局:吉祥巷小學不能遷
長沙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在了解了吉祥巷小學的情況之后,否定了“建好新西長街小學再拆吉祥巷小學”的做法,要求盡快重建新西長街小學,吉祥巷小學也不得遷走,待適合的時候進行原址重建。
長沙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周振飛表示長沙現在確保教育用地是毫無疑問的,不僅教育用地不會改變用途,還會趁著棚改的機會將以前沒有落實的教育用地落實。
周振飛舉了一個例子,開福區炮后街棚改項目啟動,清水塘小學周邊沒有落實的教育用地得到了落實,原本清水塘小學只有18個班班額,現在可以建到30個班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