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長春降溫,氣溫降到零下9度。一位身穿深色大衣、頭戴鴨舌帽的老大爺正坐在長春市寬城區政府信訪接待室里等待約談。
見到督查組的同志,老大爺激動地站起身,連忙握著組長的手。
老大爺姓郭,是信訪人郭某某的爺爺,今年75歲。郭大爺說,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把補償款發放到位。今天給錢,明天就去買房。
原來郭大爺的孫子、信訪人郭某某通過網上向國家信訪局反映,2010年其祖父母位于長春市寬城區南京大街的住房,因鑒定為D級危房被寬城區政府拆除,雙方簽訂了安置協議,但至今未得到安置款。
郭大爺身患腸癌,老伴在房子動遷期間因突發心衰住院,經搶救病情總算穩定,但身體狀態一直不太好,生活行走都很困難,如今老伴瘦得只剩下60斤了。看著老伴身體每況愈下,大爺夢想著早點搬進新居,圓老伴一個新房夢。
經督查組核查,2010年,長春市啟動鐵南地區危房拆除工作,由寬城區成立國有開發公司,以上海路北地塊作為回遷區域,逐次啟動南京大街南地塊、北京大街東地塊的改造工作。包括郭大爺住房在內,共拆除D級危房居民1918戶、征收相關房屋居民1760戶。
寬城區住建局與3399戶居民簽訂了安置協議,并向D級危房居民發放了租房補貼。
2012年,因受資金、規劃等因素影響,回遷房建設陷于停滯。2013年,長春市政府確定由長春市城開集團承接該項目。由于拆遷戶數多、需要安置的面積過大,項目一直無法取得審批手續。
2014年,寬城區住建局與包括郭大爺在內的2806戶居民換簽了貨幣補償安置協議,承諾不足標準面積的,上靠標準面積補償。安置資金由長春市城開集團融資解決。
但長春市城開集團一直未能按照原定的融資模式實現融資,導致貨幣補償不能按協議履行。寬城區住建局又與已簽訂貨幣補償安置協議的居民簽訂了補充協議,以應得的貨幣補償為本金,按照現時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每月向居民支付利息。
從2010年動遷開始,5年過去了,三千多戶居民望眼欲穿。何時才能住上新房呢?
重大項目實施前風險評估缺失
記者手記
由于年久失修,鐵南地區基礎設施落后,整體風貌陳舊破敗,有的則嚴重缺乏配套設施,還有大量滿鐵附屬地以及偽滿時期建設的民居建筑,也都超出設計使用年限。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很多是低收入困難群體和外來流動人口,民生狀況亟待改善。
寬城區政府負責人介紹說,該地區大都是偽滿時期的房子,這些房子面積平均在22平方米。按照棚戶區改造的要求,每戶要達到54平方米以上(平均58平方米),因此,密度太高,建不了這么多的房子,政府考慮貨幣補償政策。但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原有的融資模式無法實現,只能另想辦法。
由于融資出現問題,寬城區已無力承擔這個項目,需要長春市政府支持。
督查組詢問寬城區政府,在項目實施前,有沒有進行評估?有沒有制定具體操作方案和相關預案?得到的答復均沒有。
有沒有經審批的項目規劃圖?仍然沒有。
督查組核查發現,在涉及人員多、范圍廣、情況復雜,容易引發群體事件的重大項目實施前,如果缺乏風險評估意識,就會存在一定的社會安全穩定隱患。
長春市政府、寬城區政府在危房改造項目實施前,對項目研究論證不充分,決策時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估計不足,對需要安置的居民數量、融資來源等考慮不周,導致項目資金籌資困難、規劃等相關手續一再延后,長達5年無法兌現回遷承諾,引發居民不滿并多次上訪。
群眾利益無小事。督查之后,長春市立即調整充實了由市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目標,細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解決問題的時間表。長春市和寬城區政府均表態,會在該項目建設中,進一步重視群眾的切身利益,想方設法籌措資金,把遺留問題解決好,盡快讓群眾搬遷入住。□本報記者梁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