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記者對話澳大利亞維多利亞投資局國際投資經理楊志寧
20-30年后,墨爾本可能會超過悉尼成為澳洲人口最多的城市。隨著人口、車流量增長,現在住宅包括城建、基礎設施都面臨一個比較大的壓力,所以政府鼓勵企業參與到這邊的城市建設,包括住宅開發項目。每天早上,澳大利亞維多利亞投資局國際投資經理楊志寧會開車從郊外到市區上班。但通常,他會將車停在市區外,然后換乘免費巴士。“在CBD停車差不多15澳元一小時。”楊志寧說,更要命的則是停車超時后的“天價”罰款。有一次他的停車時間超過了預繳費的時間幾分鐘,就收到了一張約70澳幣的罰單。此外,由于墨爾本城市基礎設施較老舊,堵車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不過,維州政府正在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新任州長今年剛宣布,要把墨爾本的交通做一個全面的改善。”楊志寧說,隨著墨爾本人口的快速增長,改造道路交通、修路造橋、住房開發等基建投資機會正吸引著一批中資企業積極參與。
政府鼓勵企業參與城市建設
華西都市報:目前維州哪些領域的投資機會比較熱門?楊志寧:墨爾本連續幾年被評為最適合人居的城市,吸引了很多海外移民和其他州過來的居民。澳洲統計局預測,20-30年后,墨爾本可能會超過悉尼成為澳洲人口最多的城市。隨著人口、車流量增長,現在住宅包括城建、基礎設施都面臨一個比較大的壓力,所以政府鼓勵企業參與到這邊的城市建設,包括住宅開發項目。現在綠地、富力地產等中資企業都很活躍,包括川企也開始加入。華西都市報:墨爾本存在交通阻塞的問題,這是因為城市比較老舊需要改造嗎?楊志寧:新上任的州長安德魯今年剛剛宣布,打算把維州的交通做一個全面的改善,一是緩解交通堵塞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鐵路道口安全的問題。墨爾本現在有大概幾十個鐵路道口,這種平交道口上火車和汽車是不分的,火車來了把桿子放下,不僅不安全也阻塞交通,所以這一塊需要進行改造。再一個就是有一些地方要修路造橋。隨著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投入,海外企業有機會參與進來。華西都市報:除了基建,還有哪些領域是比較看好的?楊志寧:另一大塊就是農業類的項目。農業類主要是結合中國對一些農業資源的需求,包括乳制品、糧食、橄欖油、葡萄酒這些比較高端的食品,現在都有中資企業比較感興趣。像乳品這一塊,有一些企業是在這邊投資罐裝線,以配方奶粉的形式出口到中國。中國企業也可以來買酒莊,一類是屬于既可以休閑又可以做酒的,另一個就是生產型的。另外像醫藥保健品這一塊,中國有一些醫藥企業也想走出來,考慮利用澳洲的資源做一些中藥類的保健品,也有潛在的一些空間。
投資要注意與當地企業合作
華西都市報:在維州投資有沒有什么特別的門檻?楊志寧:除了敏感行業、政府性質的投資需要審批外,其他的并沒有特別的門檻,只需要獲取行業資質就行。成立公司是沒有最低注冊資本限制的,有很多小公司在注冊時象征性地往里面放一百塊錢。華西都市報:川企到維州來投資、合作,有沒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楊志寧: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按照當地的規則去做事,因為有一些企業還是習慣用中國的思維去解決一些問題。我們建議到這邊來不管是做項目也好,平時跟人打交道也好,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來做事。第二個是你來投資,一定要有一個很專業的團隊幫你做,有一些公司為省錢自己搞,反而還費時間、費錢。拿房地產開發來說,你必須跟當地建筑企業合作。在中國能建50、60層的建筑企業多得很,這邊就沒有,勞工緊缺,全墨爾本就三到四家,它飽和以后你就沒有辦法建。華西都市報:川企進入維州市場有哪幾種方式可以選擇?楊志寧:一個是收購,你可以更快地進入到市場,市場份額有了,很多準入的門檻就跨過了。比如說收購土木工程公司以后,就存在潛在建筑資質。當然同時也有風險在,要看兩家能不能很好地整合起來,如果整合不好管理可能就會出現問題,比如說企業的知名度,包括人員、市場份額可能會流失掉。另外是自己過來新建,新建的好處相對比較靈活,可以按照你的具體情況去搞投資。新建潛在的問題,就是如果這個公司對當地文化氛圍、商務環境不是很熟悉的話,可能會走一些彎路。再一個是跟人合作合資,好處是雙方的資源互補,利用兩邊的資源,達到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