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的牛市行情自去年下半年開啟以來,股民經歷了滿倉踏空、漲停跑輸、不懼調整等幾大“戰役”,但日前A股連續三日的暴跌調整讓不少股民終于開始有所畏懼。雖然很多人仍然判斷只是短期調整,但是在目前股市加杠桿的情況下,不少股民損失慘重,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獲利離場的客戶其實將資金開始轉向樓市。
就在股市巨震的前后,即4月份和“五一”期間,全國的樓市從升溫到火爆,讓許多人猝不及防。據中原地產監測的40個重點城市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的新建住宅成交面積較去年“五一”同期上升13%。其中,一線、二線城市成交分別上升40%及14%,但三四線城市則下滑20%,城市分化的現象依然顯著。
自330新政實施以來,樓市的好轉逐漸開始體現到簽約上。從整體簽約看,一線城市漲幅最明顯。整體銷售量環比3月同期上漲幅度均超過50%,從中原地產各城市的分公司反饋來看,無論是上周末的帶看量還是簽約量均有明顯增加。隨著股市的下挫,外界對于降息的預期更加充分,后續房地產刺激政策還會有多種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購房者入市的積極性的確在提高,而炒股者的“棄股買房”的意愿會增強。
面對股市的大跌,記者周遭的朋友圈看法不一。有人認為,這還只是短期的調整,大跌之后的絕地反彈很快就會到來,持股不動甚至逢低加倉是上策,但更多的人開始趨于謹慎,比如一些房地產業內人士已經開始將資金合理分配,逐步鎖定利潤提前撤出部分資金進入樓市,特別是一二線城市尚存升值空間的新房和二手房。
4月份的深圳樓市跟股市一樣火爆,漲幅超過20%的新樓盤比比皆是,開發商也在漲價預期下加推樓盤。記者的一位朋友即在4月份購入了深圳關外一處位置不錯的二手房,僅僅過去半月,房價均價漲幅已經超過10%,而這位朋友的購房資金大都來自此前幾個月的炒股獲益,如此看來,趕在大跌之前買房也著實幸運。
相比炒股,不動產價格即使下跌,其作為抵押物等權益不會因此喪失,長期來看仍具有較好的保值作用。盡管房地產作為投資品種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但對以自住為目的的剛性需求或改善性需求購房者而言,這一投資標的還算相對安全。
在房地產銷售業界,“紅五月”是一個慣常的說法。從不少房企一季度業績快報的情況看,大部分房企今年一季度的銷量同比都實現增長,而四五月份的一線市場也去化明顯。基于此,隨著一線市場成交的不斷走高,預計房價再度抬頭已是大勢所趨,這也將刺激潛在購房者的加速入市。證券時報記者 蒙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