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成都的一個房地產經紀人QQ群中,一位資本掮客發了一條“大量收購深圳、成都住宅項目”的消息。
這位資本掮客主要為一家央企找優質項目,但不愿透露其未來將如何運作。熟悉該領域的一位資本界人士透露,當前股市火爆,未來不排除將收購的項目裝到上市公司資產包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當前包括多家資管、信托、地產私募等都在全國尋找收購標的,運作路徑是他們先完成杠桿收購,再聯合上市房企協同并購。股市會不會成為房地產銷售的新渠道?那么,從股市流入的資金又會對樓市產生何種影響?
房子可以通過股市套現
上述資本掮客說,他們是一家金融類投資公司。知情人士透露,該投資公司是四川一家民間投融資平臺公司,具有當地政府背景。
這位資本掮客表示,他們主要是為一家央企尋找優質地產項目,至于這家央企要干什么,他說不排除資本運作。“收購合同為住建部的商品房銷售合同;收購價格為土地成本+建安成本+(8%~10%)的利潤率;70年產權的住宅,不要別墅、商鋪、寫字樓、旅游地產、未完工項目;面積要大,總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以小戶型住宅為主。”前述資本掮客介紹說,已辦理四證或五證,接近封頂或已封頂,已有部分銷售或有銀行貸款的項目、爛尾樓均可。
無獨有偶,前不久,北京華信資產一舉收購了百強房企云南經典地產及旗下核心項目經典雙城。而華信資產最擅長資本運作,已開始運作一系列基金,鎖定目標就是“冰凍魚”地產項目或房企。
熟悉這一領域運作的亞信控股集團董秘榮騰洪表示,資產管理機構本身不成熟,但往往會學習國外經驗,進行基礎處理,借助第三方機構并購,實現所有者權益的變現。
今年4月,博雅基金剛啟動了一只地產并購基金,標的是部分銀行、投資公司持有“上海中環以內或軌道交通沿線低估值住宅”的不良資產,通過折價收購再溢價銷售獲利。
日前,平安銀行也設立了首只地產并購基金,且“平安系”還在加速推進與碧桂園等龍頭房企的戰略合作。中融信托也在加速布局對接資本市場的并購基金,其中包括地產并購基金。“我所接觸的多個基金公司他們手里很有錢,直接低價團購房企的毛坯房,收購改裝之后,再溢價賣出去。”中國城市產業發展聯盟主席陳寶存說,他們收購項目的利潤率比房企利潤率還高。
陳寶存介紹,當前基金等機構的資金也只能投向基建、房地產,其他領域不具備賺錢能力。
對樓市影響有限
5月6日,申萬房地產指數沖高至5937點,創下2009年7月31日以來新高,包括宜華健康、中茵股份、華夏幸福、中天城投等個股,短短幾個月已出現了較大漲幅。
日前,中天城投、萊茵置業、泰禾集團等個別上市房企自身已介入并購基金領域,當前也包括了地產并購基金。
隨著樓市供需逆轉,地產并購層面將異軍突起。股市的火熱,會否加速二級市場的資金大量流入樓市?房企拿地是否會更為迅猛?這波地產并購潮會延續多久?
獨立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房地產基金研究中心副主任杜猛表示,炒并購屬于金融范疇,不是樓市范疇,觀察樓市變化有兩個核心要素,一個是成本定價,一個是供需引起的市場定價。“除非政府在稅收、地價、貨幣政策等方面調整,否則這兩個因子難以改變,也意味著房價難以降下來,樓市只有僵著,房子也賣不出去。”杜猛分析說,只有并購洗牌、債轉股等會改變當前樓市格局。
杜猛認為,樓市基本面沒有改變,所以股市資金難以大量進入樓市。榮騰洪也表示,杠桿資金也有成本,如果樓市銷售不好,上市房企除了炒概念之外,也不會真的大規模去接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