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統計,最近兩年成交的商品住宅用地,折算后僅約供應4.5萬套房;地價推動住宅高端化,剛需房、剛改房供應減少,買家面臨選擇難題
“我們這些普通上班族,豪宅買不起,自住房要么太熱門搖不上號要么太遠不想買,我們還能買啥?”在某公司的小白領劉淼感嘆。
最近,像小劉一樣犯愁的上班族有很多。對此,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表示,“最近兩年北京土地成交價格上漲,再加上配建公租房、自住型商品房等成本,未來北京將有一批住宅高端化,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新入市項目高端、改善占主流
6月新盤或許會加劇像劉淼一樣的上班族的擔心:剛需房、剛改房都不多。
據亞豪機構統計顯示,在6月計劃入市的20個項目中,除了勝古譽園、順鑫·瀾山印象、卡法國際、當代北辰COCOMOMA這四個項目推出60平米左右的小戶型產品,首開保利·熙悅誠郡、福海棠華苑、中海金璽公館、萬通·熙悅華府、密云華潤橡樹灣推出90平方米以內的兩居產品之外,不乏紅廷別墅、臻園、北京奧林匹克花園、御園、溪水雅地·尚著等大戶型產品。
而近期,豪宅項目的定價也在頻頻刷新著購房者的認知。位于德內大街的北平府項目,雖然還沒有入市,但該項目每棟價值過億元,折合單價超20萬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上周,有市場消息稱,合生·霄云路8號擬推出D5號樓頂層近1000平方米空中四合院,36萬元/平方米起,最高50萬元/平方米。
實際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北京高端住宅便加速入市,共有保利海德公園、萬柳書院、泛海國際等近10個純新盤豪宅進場。而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2016年北京預期上市能夠銷售的項目中,10萬元/平方米以上的豪宅項目接近15個,再加上目前正在銷售的存量老項目約為10個,單價10萬元以上的豪宅項目總量達25個。
除了自住房,剛需、剛改能選什么?
實際上,土地供應的縮水將會更為深刻地影響到住宅供應。
根據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2013年4月-2015年4月,北京合計供應包含住宅類用地地塊113宗,合計建筑面積為2046萬平方米。這其中只有1350萬平方米為住宅用地,且有800萬平方米左右是自住房及各類保障房。所以,實際上最近兩年北京的商品房住宅用地僅供應了550萬平方米左右,折算后只有4.5萬套左右,只夠北京歷史成交最差的一年的消化。
同時,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北京2014年居住類樓面地價高達14557萬元/平方米,同比上漲了50.53%。業內看來,根據2014年土地成交量大幅縮水和成交價格大幅上漲的表現,未來兩年內北京房價或將進一步上漲。
在高端住宅蜂擁入市、住宅用地供應減少的情況下,這給剛需族、剛改族在購房時增添了新的困擾。除了自住型商品房外,剛需和剛改購房者還有什么選擇?
“我現在住通州,想在同一區域里換一套總價在400萬元左右的三居室。二手房,家人嫌舊;新房,通州核心區可選擇的不多。聽說現在就連臺湖的改善型產品都快賣到4萬元/平方米了,而且周邊配套也不齊全。我看房也有幾個月了,感覺和幾年前買兩居時相比,現在市面上可選的剛需、剛改的產品變少了。我還有哪些區域和項目可選?”目前打算換房的林女士表示。
剛需族 可選遠郊區縣軌道沿線樓盤
根據亞豪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在北京的樓市80550套的商品住宅庫存中,面積在50-90平方米的房源共有26494套,占到整體庫存的32.89%。
“目前北京的剛需項目多分布在房山、通州,甚至密云、平谷這樣的遠郊區縣,像大興天宮院在前兩年剛需項目集中放量的區域,目前在售項目也屈指可數。”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經過2014年剛需客群被自住房搶占之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提前透支,剛需項目在今年繼續面臨自住房及同區域競品的壓力,因此將會延續平價跑量的策略。
同時,郊區新入市項目較多,僅6月密云縣預計有3個項目入市,順義區也將有4個項目入市。它們在報價上也相對謹慎。例如,位于密云的華潤橡樹灣,報價為16000元/平方米,與去年入市時持平。“另一方面從存量特征來看,目前北京商品住宅存量中有將近80%位于郊區,這使得郊區項目不得不平價推盤。”郭毅表示。
雖然北京樓市高端化趨勢明顯,但眼下剛需購房者仍有選擇的空間。目前房山、通州臺湖等距離城區較近的區域依舊有不少可選擇的項目。
“購房者可以考慮房山軌道沿線、順義15號沿線和順義城區等區域,目前這些區域可以找到單價約2萬元,符合剛需購房者需求的小戶型房源。”郭毅介紹。
剛改族 東壩亦莊門頭溝樓盤選擇多
從數據不難看出,90-120平方米的商品住宅庫存目前為16814套,占到整體庫存的20.87%。120-150平方米的庫存量為9991套,占比為12.40%。
“從去年的‘9·30’到今年的‘3·30’,都在調動著改善型購房者的入市積極性。改善型樓盤和產品成為開發商推新的著力點。”郭毅介紹。
在業內看來,換房一族由于沒有迫切的居住需求,因此他們在升級置業時更注重居住的舒適性,而部分設計陳舊的二手房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更多的改善需求也會轉戰新房市場,促使新房成交在改善型產品的帶動之下,繼續保持穩步回升的態勢。例如近期熱銷的首開國風美唐、泰禾·拾景園、城建琨廷等項目均屬于此種類型項目。
目前北京的改善型項目多集中在五環和六環附近。對于改善型購房者來說,東壩、亦莊河西區、門頭溝等區域均有相對集中的改善型產品可供選擇。
■ 購房故事
中產家庭糾結換房路
滿先生換房的念頭,是在孩子一周歲之后萌生的。
同大多數在這個城市打拼的白領階層一樣,70后的滿先生,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單位做到管理層,家庭和事業都處在上升期,而上升期,往往也是壓力最大的時期。
在結婚之前,滿先生和妻子各有一套房產。結婚之后,一家人住在滿先生位于南二環那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另外一套位于東南三環的60平方米的房子則用于出租。由于夫妻倆工作都很忙,岳父岳母前來照顧外孫女,三代五口,80多平方米的房子就顯得局促了。
于是,夫妻倆開始商量換房。首先考慮的,當然是錢的問題。兩套房子都賣掉,加上積蓄,首付款能湊到600萬元。夫妻倆的年收入在50萬左右,但生活壓力、育兒壓力擺在面前,月供也不希望太多,貸款100萬差不多。
除了預算之外,夫妻倆對于新房的要求主要有幾個方面:起碼是個三居,滿足三代同堂的需求;如果可以做成四居,有一間書房,自然是最理想的。教育配套,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幼兒園要離家近,小學也不希望孩子去寄宿,所以,附近有良好的教育配套也是他們一家的“剛需”。位置,自然不想太偏遠,離家1公里之內最好有軌道交通。
從今年4月份開始,夫妻倆一邊把老房子掛出去賣,一邊開始了找房、看房之旅。本以為預算已經比較充足,結果看了一圈發現,似乎符合預期的新房都在五環外了。他們首先去了位于亦莊的某新盤,170平方米的精裝洋房,四居,小區環境不錯,房屋也安裝了新風系統、恒溫恒濕。小兩口對新房頗為動心,但老人卻堅決不同意,“旁邊都是荒地,買的話你們去住,我們不去。”
一家人又去了附近的某低密“小鎮”,項目規劃很不錯,也有商業街的設計,但實質配套卻沒有進駐,最主要的教育資源也沒有,遂放棄。
通過同事推薦,滿先生又去了通州臺湖某剛剛開盤的項目,疊墅,妻子看好一套200平方米的復式,但滿先生卻對這個位置不大滿意,“交通不方便,目前看來附近啥都沒有。躍層也是個問題,看起來很美,但實際生活中,老人孩子很不方便。”
“我已經不打算在五環外看房了,配套有待完善不說,自己每天上班也太遠了,太辛苦。遇到限號、或者加班應酬,往返太不方便。”于是,上個周末,他又到朝青板塊看了幾處二手房。與朝陽大悅城鄰近的幾個小區,滿先生感覺太嘈雜,密度大,人群也比較復雜。“一層的窗子上都貼著家政、托管班、足療。”
最近剛剛看好的一處,是姚家園路附近的一個高檔社區二期,雖然也是二手房,但是毛坯,沒有住過。140平方米,4.4萬元/平方米。房子、小區都不錯,雖然離地鐵遠點,但交通也勉強能接受,可只有小區內一個國際幼兒園,一個月六七千元的托費,附近也沒有理想的小學。
“唉,實在不行,就在東城這邊買個老一點的二手房?畢竟戶口在東城,孩子以后上學沒問題。可畢竟我們還年輕,還想兼顧生活質量……”滿先生仍然在糾結。
■ 經驗之談
買“學區房”要趁早
“這幾天大家都在談論《虎媽貓爸》。僅就買學區房而言,我們比‘虎媽’還虎。”家住豐臺、女兒1歲9個月的曲先生說。
兩年多前,在妻子懷孕幾個月時,他們就開始考慮以后孩子到海淀上學的問題。
曲先生說,一開始自己看上的是海淀五路居附近的一個新入市樓盤,交了定金搶到一個購房名額。“但因為是‘學區房’的原因,吸引了很多關系戶,最后購房名額被悄然頂掉了。”隨后,他只好又和妻子分頭尋找新的合適房源。“我們也考慮過海淀中關村三小附近的小區,但那邊多數是回遷房,面積、質量、環境都不太好,價格還超過10萬元/平方米,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能力。2013年,我們選擇了西直門今典家園的這套小戶型,就是為了女兒以后能夠進入劃片的今典小學就讀。”曲先生說,當時這房子單價是5萬元/平方米,總共花費310多萬元。西拼西湊才湊齊了七成的首付。每月還有1.5萬元左右的月供和貸款,相當于家庭總收入的2/3,壓力非常大,幸虧在孩子出生后父母在經濟上給予了一定的支持。
別錯過“友情價”房源
到北京工作已8年的李亮,從去年年初開始,每個月都在東五環周邊尋覓自己的婚房。
李亮說,去年年底,常營附近的房價已經接近均價3萬元/平方米。常楹公元、萬象新天、像素、柏林愛樂等小區,每當有合適的房源時中介就會打電話給他,80-100平方米的大兩居、小三居,都要300多萬。李亮總覺著還會碰到性價比更高的。“去年12月份,我表弟興沖沖地告訴我,他妻子單位的同事打算賣一套萬象新天的房,到國貿那邊置換一個學區房。80多平米的房子想賣310萬元,還說朋友最多便宜5萬。唉,就在我考慮的3天里,房子被別人買走了。”
“或者不能再挑剔了,只要符合我設定的條件,即五環外、有地鐵,八九十平方米,300多萬,我就買了吧。”李亮說。
采寫/新京報記者 方王洋 陳禹銘 李頤暉 見習記者 孔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