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人員興致勃勃地參觀公租房。黃騰慶 攝
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光明寶)5月24日,仲愷區第二批公租房完成搖號程序,1026戶家庭確定了選房的排序號。此后,再經過選房、簽約、交押金等程序,他們就可以入住公租房小區。
申請者以異地人員為主
24日上午,惠州下著小雨。仲愷區的愷新家園小區廣場上,搭起了一排臨時帳篷,坐滿了參加搖號的家庭,有的工人還打著傘站在外圍詢問如何申請。
據了解,去年9月以來,該區推出第二批公租房,并依程序對申請家庭的資料進行審查,共有1026戶家庭符合條件。其中,本地戶籍申請人家庭10戶,其余1016戶均為異地務工人員申請人家庭。此次配租的公租房房源共有897套,包括二居室、一居室和單間等幾種戶型,面積約為24至60平方米。
24日上午9時許,申請家庭代表分批上臺,依次搖出本地中低收入家庭申請二居室的共9戶,本地一居室1戶、以及異地務工人員申請二居室、一居室、單間等各批次的順序。每批搖號確定后,都會當場公布申請家庭的姓名和順序等信息。
一些搖完號的家庭按捺不住,立即扶老攜幼跑到樓棟里看房。在5號樓的10樓,封先生一家四口推開一扇又一扇房門,從廚房到陽臺挨個房進去看,摸一摸墻壁、測一測視野,把幾個戶型的房源看了個遍。封先生介紹,他是湖南人,今年47歲,在TCL羅格朗上班,是生產線的員工。他原先和妻子、幾歲大的兒子租房住,面積只有約20平方米。女兒20多歲了,便讓她另外租房住。“3個人住的房一月250多元房租,非常擠,所以想換房。”這次他申請到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有廚房和衛生間,約60平方米,女兒也可以一起住了。
條件放寬致使申請火熱
對比該區第一批和第二批公租房的申請情況,可謂冰火兩重天。2014年4月,仲愷區推出第一批公租房共900套房源,只收到538戶家庭的申請。最后剔除自動放棄資格的人員,第一批入住的僅有458戶家庭,出現較高空置率。之后,有區內大企業因缺少員工宿舍,便從剩余房源中按市場價臨時出租了約200套房。即便這樣,仍有較多房源空置。
此次推出的第二批公租房有897套,申請家庭超過房源數額,達到1026戶,約為第一批申請戶數的兩倍,部分家庭不得不輪候下一批參與選房。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差別?仲愷區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最主要原因是第二批公租房放寬了申請條件。第一批公租房申請的規定,異地務工人員申請公租房,須在該區同一用工單位連續工作滿2年以上(含2年),并簽訂勞動合同,就業單位連續為申請人繳納社會保險滿2年以上(含2年)。第二批申請將簽訂勞動合同最低年限由2年改為1年,繳納社保最低年限由2年改為半年。至于其他條件,如申請人須持有居住證,申請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在本區無房產等均不變。
仲愷區管委會副主任林瑞明介紹,第一批公租房推出后申請不積極,便及時調整了策條件,爭取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員住上公租房,他表示,條件的放寬并不與相關法律法規相抵觸,是在合理范圍內作出調整。
另外,第一批公租房推出的時候,很多企業和員工并不了解,經過各種途徑的介紹,現在員工對公租房政策等各方面更加熟悉了,申請的家庭更多了。
年底推出第三批公租房
當天上午,記者在愷新家園小區門口看到,數十家商業門面已悉數開張營業,包括餐館、便民超市、藥店、銀行網點等。仲愷區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除此以外,小區內的燃氣管道早已接通,公交車通到了門口,各項配套設施趨于完善。
按照計劃,5月28日開始,第二批公租房配租家庭將選房簽約,時間持續到6月9日。申請成功的家庭須帶身份證、戶口本及合同履約保證金到愷新家園配租配售中心,按搖號排序號先后順序簽到并領取《選房通知書》,隨后辦理《選房確認書》、繳納履約保證金、簽訂租賃合同等手續。逾期不辦理的,將視為自動放棄。以上手續完成后,即可入住。
上述負責人介紹,第二批公租房的租金和第一批標準相同,每平方米每月租金為9元,因區里有相應的返補,每平方米每月實際支付的房租,最終約為3至7元錢。
林瑞明介紹,該區第三批公租房位于公園一號小區,今年8至10月將推出第三批公租房的申請,10至12月應可搖號選房。另外,陳江、潼僑等地也在建保障性住房。兩三年后,將大為緩解區內困難群體的住房壓力。
他透露,為了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扶持,解決其住房問題,將陸續推出一些房源供其購買或租住。部分位于愷新家園小區的經適房最快今年底將可向其出售,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制訂相關的政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