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于集資建房,這是一種新型的解決住房的融資模式。然而,該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突破了法律規定的框架,其中的風險不容忽視。所以,對于房地產眾籌,監管部門也基本持觀望態度。至于后續會如何發展,還需邊走邊看?!?/p>
時下最火熱的概念之一,無疑就是房地產眾籌了。
最新的消息是,京東金融與遠洋地產二度牽手,由遠洋地產提供全國近萬套優質房源進行眾籌。6月18日,將有168套房產以6.18折的折扣發售。
商業巨擘萬達也緊跟潮流,6月8日,萬達宣布將與快錢聯手打造萬達互聯網金融業務,雙方將共同推出中國首個商業地產眾籌項目“穩賺1號”。該項目以萬達廣場為基礎資產,募集資金將直接投向各地的萬達廣場建設,投資人獲得這些廣場的收益權,享受商鋪租金和物業增值雙重回報。
相比之下,前些日子在上海灘成立的中國房地產眾籌聯盟則顯得更為有份量。由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吹響“集結號”,眾地產大佬,郁亮、張玉良、楊國強、馮侖、任志強、潘石屹等紛紛響應,見證了房地產擁抱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時刻。
優惠的維度
據悉,該項目的首塊“試驗田”是平安好房與碧桂園集團聯合發布的國內首個房地產“開發”眾籌項目——位于上海嘉定的“碧桂園-平安眾籌建房”。具體流程是,開發商以“一平方米”作為眾籌單位,投資者則以“微開發商”的身份購買任意份額,參與融資,達到最低資金目標后,房地產商將用該筆資金進行樓盤建設。當樓盤完成后,投資者就擁有了某一套樓房整體或者部分的權益。此后,投資者可以選擇將眾籌權利轉為產權、直接擁有該套住房,或是委托開發商賣房后轉成收益權。
記者登陸平安好房網站,發現已有幾個房地產項目正在眾籌中。其中,“碧桂園九龍灣度假洋房”項目處于顯眼位置。通過電話咨詢,記者大致了解了該項目的運作流程。6月9日至6月23日是預約期,用戶人均預存1000元即可獲得預約資格。預約期過后,累計資金達800萬項目即宣告正式成立。緊接著在6月24日至6月28日,用戶還需預存50000萬,此時用戶可在線上選房,線下互動,具體的戶型圖在官網上都有標明。選房結束后是簽約期,用戶將簽訂購房協議并補齊尾款。當然,房價也是根據最終參與眾籌的人數來決定的。以該項目為例,其預估市場價是6500元一平米,通過眾籌,若人數達11-20人,則可享受房價88折優惠,為5700元一平米。除了最低88折的購房折扣,房企還給出了預期5%的年化收益率。在2017年底,用戶不僅能驗房收房,還可享受在此期間被凍結房款的理財收益。
無獨有偶,廣州某公寓項目則以另一種方式發起了“眾籌五折搶房節”。一套總價值70多萬元,34平方米的房源,以36萬元起拍賣,最終以總價66.5萬元收官,而溢價的30.5萬元的部分,則將全部平分給前期參與眾籌、人均投入800元的投資客。由此可得出,通過房產眾籌每人約賺677.76元,一眼看去,房產眾籌既能優惠買房,又能獲得跑贏余額寶的收益,不能不說這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對此,一向犀利的任志強也發話表示支持。他認為,在不開放的市場,一定會逼著所有人用另一種辦法解決現存的困難。眾籌就是通過實物轉換的方式以獲得其中的便利,因為融資成本降低了,房價自然會降低。
“通過眾籌,我們能讓客戶獲得20%-30%的房價優惠。”馮侖如是說道。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眾籌對房價的影響不大。在目前的房地產項目開發成本里,項目的地段已經基本決定了產品的價格,相較于大頭的固定成本,在營銷和融資上壓縮成本可能只是杯水車薪。比如,營銷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較低,然而在項目落成后期,只要有空房,就仍需營銷,其中的成本還是會落回到客戶身上。就融資成本而言,在改變融資渠道所帶來的定制化服務中,與客戶協商定制可能會延長項目完成的時間,而這期間各項成本是增加的,同時也由客戶來承擔,因此削減這兩塊的成本意義不大。
不過與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模式相比,眾籌建房的確大大緩解了房企的銷售壓力。以往,在開發商的總成本中,融資成本和銷售成本分別占比7%和3%左右,而今通過互聯網融資平臺,房企繞過銀行獲得了新的融資渠道,從而將融資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投資者也有機會從中受益,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房產,滿足個性化需求。
背后的風險
專家的意見可謂紛繁復雜,具體到消費者身上,有人看好,也有人看空。在記者的采訪中,有人認為,有些房地產眾籌只需出很少的錢,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得到收益,何樂而不為?并且,任何理財方式都有風險,只是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不同罷了。也有人認為,作為一種新模式,房產眾籌可以一試,但投資過程需非常小心謹慎。
對此,新型城鎮化事業部總監楊一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房地產眾籌模式更多還是一種營銷手段。通過房產眾籌,開發商降低了風險,壓縮了成本,以輕資產模式提高了利潤率。然而,很多開發商只給出消費者理財收益率,卻有意無意將其中可能隱藏的風險遮蔽掉了。
“在眾籌階段,地產商允諾的房產很可能還是一張圖紙,在沒有任何實物的情況下消費者就要參與其中,假設后續有些資金實力較弱的地產商資金鏈斷裂,那么項目完全可能會變成爛尾樓。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眾籌買房也許會降低成本,但是將一大筆資金長期凍結在房產上,也具有很高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睏钜伙w說道。
以眾籌拍房為例,開發商僅拿出很少的單位來吸引買家競拍,什么時候拍,以什么價格拍,主動權都在開發商手里。并且如果參與眾籌拍房的平臺只是一般的電商平臺,沒有達到相應的操作資質,則很有可能會引起法律問題。
四川花好月圓房地產董事長樊義波認為,房企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采取迂回戰術,雖可規避非法集資,但房地產作為一個產業生態體系,眾籌開發違反了商品房預售制度,有違規提前賣房的嫌疑。
“眾籌更像是打了預售的擦邊球,只是預售的標準和要求更多更嚴格?!睏钜伙w說道。
不同于普通商品,房屋作為不動產,從開發建設到銷售都要受到國家的嚴格管控。我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5條就規定了商品房預售應符合的條件,比如預售人已取得房地產開發資質證書、營業執照;按提供預售的商品房計算,開發商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應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并已經確定施工進度和竣工交付時間;已經同金融機構簽訂預售款監管協議等。
因此,如果房產眾籌項目在未達到預售條件的情況下收取房款,則涉嫌違反了國家關于商品房預售的有關規定。
考慮到眾籌開發會把風險轉嫁給眾籌參與者,亞信控股集團董秘榮騰洪也提出了新的疑問:即如果有房企介入眾籌開發,則很容易形成一種變相融資,即便不是變相融資,房企如何保證眾籌參與者的房源購買優先權與投資機制的公平性?這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房產眾籌相當于集資建房,這是一種新型的解決住房的融資模式。然而,該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突破了法律規定的框架,其中的風險不容忽視?!敝袊康禺a專家謝逸楓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
盡管如此,眾籌,特別是房地產眾籌在世界范圍內還可以說是非常年輕。在2012年12月8日,美國網站Fundrise才率先將眾籌的概念植入房地產,這個網站的創始人米勒兄弟曾試圖尋找銀行融資,幫助他們參與城市新興地區的房地產開發,但被拒絕。后來這對兄弟決定直接從人民群眾手里籌資投資房地產,每人只需100美元就可以參與到項目,投資者也可以獲得他們所投資房地產的部分所有權,以此獲得銷售收入或租金收益。
隨即眾籌迅速發展,2013年全球總募集資金已達51億美元,世界銀行報告預測2025年總金額將突破960億美元。在這個大背景下,2014年也成為中國眾籌元年。
“在互聯網+的浪潮下,國家鼓勵創業、創新。對于房地產眾籌,監管部門也基本持觀望態度。至于后續會如何發展,還需邊走邊看?!敝x逸楓說道。記者 陶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