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今年5月,中國新建住宅價格出現13個月以來的首次反彈,說明樓市下滑行情觸底。不過,存量過剩和新建住房可能在今年繼續拖累經濟。
據路透社6月18日報道,根據18日發布的官方數據計算出,中國70個大中城市5月的新建住宅平均價格比4月攀升了0.2%,是2014年5月以來的首次上漲。
同比來看,房價連續第九個月下跌,跌幅為5.7%,比4月的6.1%有所收窄。
經濟學家稱,新房價格觸底反彈不大可能促使今年的房地產投資復蘇。
由于存量水平高——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當前周期的拿地和開盤之間的相隔時間估計會比此前的六至八個月的時間要長。
近日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5月的住宅存量同比上升21.9%,但同4月相比減少0.2%。
蘇格蘭皇家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表示:“九個月的良好銷售增長勢頭會推動各項指標顯示房地產投資復蘇,但任何復蘇都會比我們過去看到的要溫和。”
房地產業(和建筑業)占中國第一季度經濟產出的大約12%,但該行業的低迷重創了從鋼鐵水泥到家電家具——這些行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約30%——各種商品的需求量。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房地產投資增長率同一年前相比有所下降,減緩至5.1%。而房地產銷售面積只下降了0.2%,比1至4月4.8%的跌幅明顯收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深圳新建住宅價格連續第二個月同比上漲,漲幅為7.5%,大大高于4月的0.7%。這個南方城市再度出現過熱跡象,有期房銷售商撕毀已簽訂的賣房合同,因為預期房價會繼續上漲。
然而,其他一線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的房價同比都下跌了2.3%,廣州房價下滑4.8%。不過,這三個城市的房價環比都有較大漲幅,分別為1.1%、2.2%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