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70個大中城市房價走勢,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20個和37個,分別比上月增加了兩個和9個,總體環比上漲明顯。北京市場方面,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1.4%,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4.3%。
北京新房價格環比漲1.4%
統計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方面,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3個,上漲的城市有20個,持平的城市有7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由深圳蟬聯,由4月的1.8%上升至6.7%,最低為下降0.6%。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9個,上漲的城市有1個。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7.7%,最低為下降10.1%。
二手住宅價格方面,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8個,上漲的城市有37個,持平的城市有5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6.3%,最低為下降0.9%。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7個,上漲的城市有3個。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9.1%,最低為下降12.8%。
其中,北京房價環比漲幅明顯,尤其是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較大,達4.3%,與上月相比漲幅擴大了2.2個百分點,在70個大中城市中漲幅僅次于深圳,位列第二位;同比則由降轉升,漲幅3.5%。此外,5月份北京新建住宅、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分別為1.1%、1.4%,與上月相比漲幅分別擴大了0.4和0.6個百分點,而同比降幅分別收窄了0.9和1.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解讀表示,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20個和37個,分別比上月增加了2個和9個;下降的城市分別有43個和28個,分別比上月減少了5個和6個。初步測算,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漲幅比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漲幅高于新建商品住宅。
更多城市房價進入上漲期
劉建偉分析表示,5月份房價環比上漲主要是一線城市漲幅較大所致,城市間分化加劇。據測算,5月份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普漲,4個城市環比平均分別上漲3.0%和3.8%,最高漲幅分別為6.7%和6.3%,分別比上月擴大4.9和3.9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房價整體較為穩定;大部分三線城市房價仍然下降。
具體來看,5月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減少了5個,更多的城市進入價格平穩甚至上漲周期。其中由降轉為平穩的城市包括福州、鄭州、安慶等,而轉入上升周期的包括南昌、成都、無錫等。
亞豪機構副總經理任啟鑫分析認為,持續不斷寬松的貨幣政策,不但使得市場流動性充足,而且貸款利息已處于歷史低位;除此之外再加上大量股市資金的獲利外溢,使得房地產市場供需雙方資金情況均開始盤活,由此也帶動了更多城市商品住宅價格的上升。在這其中,一線城市基于其特定的城市優勢仍處于引導低位,部分三四線城市也開始加入這一行列。
任啟鑫表示,雖然受到經濟形勢影響,中國房地產市場已整體進入“慢行道”,但其中一線城市仍然具備較強上漲動力。
以北京為例,2014年北京市商品住宅用地實現供應517公頃,僅完成計劃的51.7%,而2015年商品住宅土地供應計劃環比減少了25%。業內人士分析,北京商品住宅用地供應處于持續減少的階段,土地供應的減少將直接導致未來北京商品住宅供應的減少;而與此同時,北京居住證制度新規將在2015年內出臺,此新規的出臺將曲線打破限購政策,支撐有效需求快速增長。一方面是供需的強烈失衡,另一方面是供應減少帶來的土地成本飆升,兩相作用將導致未來北京商品住宅價格水平長期處于上漲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