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難以置信,在上海的市郊接合部,竟還有這樣的角落……”“解放熱線·夏令行動”開通首日,市民陳先生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位于制革路上的一個老舊廠區殘破失修,成了一個“城中村”。這里生產居住合一,衛生狀況惡劣,消防隱患突出,甚至暗藏多家地下熟食加工窩點,僅今年4月,有關部門就取締了3個……
老舊廠區出租成“棚戶區”
接到來電后,記者來到制革路84號“紅光制革廠”廠區。路名取自制革廠,可見這占地80畝的廠區,曾經多么繁榮。可如今,偌大廠區,一片亂糟糟,辦證的小廣告到處都是。兩邊的廠房,很難分清是工廠還是居住區。明明是化學品倉庫的一排房子,可沒走幾步就是宿舍,再往前又是一家食品企業。坑坑洼洼的廠區道路上,生活垃圾隨意堆放,污水橫流,散發出陣陣惡臭。
廠區最北端,左右兩側原本是制革廠的輔助用房,如今成了集中居住區。東側,違法搭建密密麻麻,看起來像“棚戶區”。西側,兩層樓房前面的空地上,幾十根電線橫空架設,伸手可及。這些電線從不同的位置接出來,或搭在水管上,或纏在晾衣桿上,或直接蕩在空中,纏繞在一起,再穿過墻面上的孔,接入樓內部。即便是正午,樓內也昏暗難辨。狹窄的樓道里,堆滿雜物,電瓶車橫七豎八地停著充電。墻面上,每戶房間都裝了單獨電表,電線上布滿油污……火災隱患處處可見。
記者目測,這一片少說住著百余戶人家。1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燒飯、睡覺都在一處。一位租客說,這樣的房間,租金700元一個月,租住者大多數是附近企業的職工。
地下熟食窩點隱匿取締不盡
廠區廠房,除了一些被租用為倉庫外,4家正規的生產熟食等食品企業也進駐其中。周遭臟亂的環境,讓人擔憂這些企業的食品安全。而一批地下熟食加工窩點,利用老舊廠區混亂的環境做“掩護”,偷偷生產銷售,帶來更大的食品安全隱患。
據大場鎮市場監督管理所介紹,這些窩點通常藏匿于廠區的居住區里,夜間加工,凌晨批發出售。由于很難被發現,查處只能依賴舉報。2012年,食安部門曾循著舉報,取締了10多個熟食窩點。但好景不長,今年1月,大場鎮市場監督管理所再次取締了2個窩點;今年4月中旬,在復查中,執法人員又發現了3個熟食窩點,現場查獲熟食及原材料2噸。
地下熟食窩點取締干凈了嗎?深夜,記者跟隨執法人員再次來到制革廠廠區。在最北側的居住區,記者多次隱隱約約地聞到了鹵制熟食的香味。但是,執法人員轉了一圈,每個房間大門緊閉,真實情況著實難以掌握。大場鎮市場監督管理所表示,會安排工作人員每天夜間來這里巡查,以確保熟食窩點不再滋生。
45個“二房東”,廠區難制約?
老舊廠區變成如此這般模樣,沒人管嗎?
記者多方了解得知,由于企業經營狀況不佳,2009年起,紅光制革廠陸陸續續地出租廠房和大樓。但是,老舊廠區直接拿來出租,基礎設施短缺,因而出現搭建分割、電線亂拉亂接、垃圾亂扔等種種現象。記者看到,整個廠區里,像樣的垃圾桶都找不到幾只。盡管廠區管理者在多個位置寫上了“禁止亂扔垃圾”的提示語,但無濟于事。
不僅如此,紅光制革廠對于廠區管理的松懈,也是重要原因。廠區層層轉租的現象非常嚴重。據有關部門統計,廠區里共有“二房東”45個。這些“二房東”究竟將房子租給了誰、派什么用途,作為“大房東”的制革廠并不掌握,也缺少制約手段。對于眼皮子底下的違法行為,制革廠也是“睜只眼閉只眼”,聽之任之。甚至有租客反映,制革廠將物業管理都交給了“二房東”。
由于臟亂差深藏在龐大廠區內部,這里也成了城市綜合管理的“盲點”和“死角”。據悉,制革廠區域已列入南大地區綜合改造范圍。但是,這一改造究竟何時實施,仍是未知數。在綜合改造之前,希望有關部門及時介入,整治環境,清查隱患,保障這個區域的生活、生產安全。
市郊廠房出租情況相當普遍,有關部門的管理又該如何覆蓋這些邊緣地帶?如何有效治理亂象、杜絕安全隱患?歡迎讀者獻計獻策,請撥打63523600與本報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