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無法緊閉,門縫達2厘米。
工作人員更新維保信息。
物業已更換維保單位,新的維保信息正在逐步更換
舉報問題電梯
8月1日,成都市朝陽路一小區內,馮女士從一臺電梯里出來,又仔細看了看已經“罷工”的另一臺讓她擔憂了半年的電梯。“急墜、門打不開關不嚴等情況,幾乎每個月都能遇到。”馮女士說。華西都市報記者隨后來到該小區,在電梯里找到維保單位名稱并撥打維保電話,被告知該小區已經在6月底脫保,維保人員無法前來維修。對此,小區物業表示,電梯維保單位于7月15日更換,新的維保信息正在逐步更換。
居民反映電梯屢屢扯拐 曾突然下墜
“最近一次遇到電梯急墜是在7月初,但從那以后都不敢乘那臺電梯了。”去年10月,馮女士一家搬到了位于朝陽路某小區12樓的新家,隨后電梯就屢屢“扯拐”。
馮女士說,這幢樓內的大多數居民都知道這個電梯毛病多,而她在今年7月初就親身體驗過。當天晚上她下班回家后,一個人乘坐電梯,按下12樓的按鍵后,電梯并無異常,但當電梯過了11樓馬上要到12樓時,突然失控下墜到了9樓。馮女士說,自己被這突然其來的意外嚇得不輕,“幸好沒有再往下掉,電梯又從9樓開始慢慢上升。”
記者走訪“罷工”電梯門縫達2厘米
8月1日下午1點過,記者在馮女士所在小區的31棟二單元電梯間看到,一臺電梯的門并未緊閉,而是裂開了一個2厘米左右的縫隙,通過縫隙能看清轎廂內的情況。記者試圖按下上升按鈕打開電梯門,但電梯門卻紋絲不動。
“這臺又出問題了,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都不曉得維修多少次了。”路過的居民李先生告訴記者,上午就發現這臺電梯“罷工”了。目前有無維修人員前來維修,他表示不清楚,現場也并未發現有相關維修提示。
原維保方6月底就不再負責維保了
記者在故障電梯門前等待近1小時后,仍然無人前來維修。
隨后記者在另一臺電梯內看到,該電梯維保單位為通力電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并撥打該公司維保電話。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該小區已經于今年6月底“脫保”,無法安排維保人員前來維修。
下午2點30分,記者找到小區物業反映電梯情況。一名工作人員說,已經有人員在進行維修。而對于小區電梯“脫保”一事,物業方面表示,7月15日已經進駐了新的維保單位,而電梯內的維保電話,只是沒有及時更換,將盡快進行更換。
隨后,記者和物業帶來的維保人員一同前往該電梯查看。這名維保人員來自自貢遠東電梯服務有限公司,他稱這臺電梯只是出現“死機”,并將電梯門打開,對電梯內的維保信息進行了更換。維保人員表示,會進一步查看電梯是否存在其它問題。
業內人士
維保存惡性競爭
電梯檢修偷工減料
一名大型電梯維保公司的負責人透露,近幾年,他發現有同行竟然以每年1000元甚至低于1000元的維保費,在進行電梯維保,“這是不可思議的,一臺20層的電梯,正常維保成本應該在每年4000元以上,但不少小型維保單位竟然會給出1000元的超低價格,來搶奪市場。
該負責人說,想要低價維護,只有在檢修成本上做文章,比如該換的零件不換,或者將本來需要5人維護的小區,縮減為一人維護,這也就導致了一些小區電梯頻繁發生故障,壞了沒人修,修了又壞的情況。
對于電梯屢屢出問題,業內人士建議,應設立相應的價格準入門檻,防止惡性競爭。
電梯專家
不要過分緊張
電梯出事概率低
“自從‘電梯吃人’事件發生后,經過一些網友的故意夸大調侃,一時間不少市民對電梯產生了恐慌。”長期從事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張先生表示,“其實,電梯發生事故的幾率是極低的,一般電梯只要保養維修合格,是不會出大問題的,比如電梯下墜,大部分電梯都有類似自動抱死的裝置 ,下墜時會緊急剎住,所以大家沒有必要恐懼電梯。
同時,張先生表示,一些不文明行為容易導致電梯出現故障,例如裝修期間業主將灰石倒入電梯縫隙內、故意破壞電梯按鍵等。
電梯病癥
“急墜、門打不開關不嚴,幾乎每個月都能遇到。”
醫生 缺席
6月底脫保,7月15日才有新的維保單位。華西都市報見習記者楊力攝影報道